詩人殺人犯
很自然地聯想到來自黑龍江的詩人阿櫓(魯榮福),這個據說也曾經是天才詩人的殺人犯。
我對阿櫓作品的最初印象是他發表在1992年冬天某一期《詩歌報》上的隨筆,內容是喜歡清凈的生活,安于貧窮,只有如此靈魂才會干凈,才能寫出優秀的詩篇之類。這篇大約2000字的短文于次年成為《詩歌報》的兩篇年度隨筆獎作品之一,另一篇獲獎作品的作者好像是甘肅詩人林染。對阿櫓的詩歌,我卻沒有多少印象,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太年輕,對詩歌的理解能力有限,更不要說“先鋒詩”了,而阿櫓卻是“先鋒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獲得過某權威刊物評選的“中國十大先鋒詩人”的稱號。也許他的確優秀——當他東窗事發之后,太多人露出了遺憾的表情:
這些年來,我常常想到你,卻無法和人談你。在這世上,我還能和誰談你。誰能懂得我心中的痛苦。誰又能尊重我心中的這份追憶。……重新翻開那珍藏得發了黃的舊報紙,再讀你的《阿櫓之死》,我只有沉重和悲哀,也許那詩里早已隱藏了對宿命的暗示,而相信預感的你并沒有參悟其中的玄機,而對于我來說,你從來是遙遠的,卻從來也不陌生。我想無論在哪里,我都能憑借著文字,與你相認。(理由:《寫給阿櫓》)
在中國當代詩歌苦苦尋找出路,但又無法突破的時候,是阿櫓的詩歌讓我們看見了一抹希望的亮色。而阿櫓當選為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最年輕的理事的時候,說實話,不論是官方或者是民間,不論是前輩詩人或者是后來者,對阿櫓都曾寄予了更大的希望。那時候,包括筆者這樣的詩歌發燒友,都曾把阿櫓當作一個坐標,作為超越自己的一個顯著標尺。(荒城之月:《海子·顧城·阿櫓》)
那段時間,我拼命地迷上了三個詩人:顧城、海子,對了,還有黑龍江朦朧詩人阿櫓??上?,如今這三位詩人都相繼離世。再順便一提的是,阿櫓曾在黑龍江某銀行工作,同時也是一個極有名氣的詩人。后來,阿櫓因為詩歌而辭職,再后來,阿櫓因為和同鄉殺人搶劫被拉上了刑場。一個優秀的詩人就這樣給自己的生命畫上了一個本應該圓滿但很不圓滿的句號。當然,如果單從阿櫓的詩歌文本上進行分析的話,我認為,這個詩人是個優秀的詩人。(田金雙:《誰來關愛謝燁的兒子木耳》)
我在網絡上搜索阿櫓的詩歌,只找到《阿櫓之死》、《雪的草原》、《船歌》、《秋鴻》、《源自深秋的寧靜歌聲》等幾首。《阿櫓之死》發表于1989年的《詩歌報》上,據說曾引起很大的反響,但今天讀起來,除了看得出詩人不錯的語言組織能力,我沒有感受到作為一件藝術品所應有的深刻?!堆┑牟菰返?首發表于《星星詩刊》1991年第6期,很遺憾,我同樣沒感覺好在哪里。
此外,詩人張靜波在一篇短文里引用了阿櫓的詩句:“我的歌聲,把我的馬送上冰山”,“在冬天里巡視,那片綠過的草原”,“我和我幼小的孩子,在午夜的岸上等船”。張靜波對這些句子給予盛贊。但在我看來,即使將它們放回上世紀80年代的語境中,仍然堪稱普通,要知道,整個時代出現了多少激動人心的詩句?。。ㄖ档靡惶岬氖?,本文在結集成書前,曾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讀庫》上發表過部分章節,張靜波在讀到相關內容后,來信說他所列舉的阿櫓的詩句沒有進行專門校對過,而是憑記憶列舉的,因此可能給我造成了“阿櫓的詩歌一般”的印象。)其實,我很理解張靜波的苦心,不管他列舉的是不是原句,作為阿櫓的朋友,張靜波對阿櫓的稱贊,應該帶有個人感情的成分。也就是說,張靜波更多的不是稱贊阿櫓的作品,而是為朋友的失足而惋惜。倒是同為黑龍江詩人的馬永波提及的一段往事有助于人們更清楚地認識阿櫓這個“著名詩人”的本質。馬永波的作品已通過《人民文學》終審待發,阿櫓為了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作品,便悄悄以馬永波的名義給《人民文學》編輯寫信,稱那些詩歌已在《飛天》上發表,不能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希望換上阿櫓的詩歌。
我對阿櫓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成了謀財害命的殺人犯。他與顧城不同,顧城是一時情急之下誤傷謝燁,阿櫓殺人完全是經過周密安排和謀劃,而且所殺不止一人。從一個崇尚安靜貧窮的人淪為殺人犯于1997年被槍決,不過三四年時間,我看到了貧窮對一個詩人人格的傷害,也看到了一個靈魂走向瘋狂時的猙獰。
饒有深意的是,在阿櫓那篇隨筆獲獎的那一年,顧城對相伴十年的妻子舉起了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