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零用錢,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至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發零用錢有什么關系呢?具體舉例說明。在大人的世界里,當一個朋友請你幫忙時,你很樂意幫忙,但你身上沒有責任,要幫忙到什么程度,要用多快的速度響應,是順手人情,還是要排開手上其他的重要工作,立即用心投入,端看你和朋友的交情或兩個人的利害關系。但如果你答應幫忙卻做得不夠好, 朋友不會也不能多說什么,因為他只是動用關系請你“純幫忙”而已。
可是一旦朋友付了你一筆錢,甚至和你簽了合約,整個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錢的出現,故事里的責任感范圍和定義也跟著改變。
在大人的世界里,收了錢之后,關系往往產生質變,隨之而來的責任和壓力,也將有不同的定義和結果。孩子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常常聽到許多父母說,孩子買東西父母出錢,最后會在賣場耍賴,但只要變成用孩子自己的零用錢買東西,孩子馬上理性起來,而且會開始精打細算,重新決定還要不要買這個東西。這不是孩子見錢眼開,而是金錢背后驅動的價值和責任,原本就無時無刻不在挑戰和考驗著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所以大人會說,“錢在誰口袋,誰就是老大”。如果從來不發零用錢給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當老大,又怎么期待,當孩子長大后,你拿走全部權利,也同時拿走全部責任時,他會突然扛起全部權利和責任,變成負責任的老大呢?
能力需要培養,專業也需要刻意練習。
把金錢從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抽離,等于把孩子放進一個抽走空氣的真空溫室里,“虛擬”地對孩子進行生命和品格教育。讀再多的繪本、聽再多的故事、講再多的道理,一旦有一天孩子長大,不得不走出溫室,突然要開始面對金錢的誘惑和挑戰,卻從來沒有經過刻意練習,又怎么期待他可以誠實、正直、勇敢地信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