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是,
“理財能力(FQ )是成就專業和夢想的最重要競爭力之一。”
“學會理財就能學好數學,在生活中用有趣的方法接觸數字,學會數字背后更重要的邏輯思考能力。”
“學習理財和投資,借著分析全球財經信息及知識累積,可以培養國際觀。”
“透過金錢,和孩子溝通父母的價值觀,也逐步形塑孩子的生命價值觀。”
在用了七年多的時間,持續地和兩個女兒互動,同時不斷調整平凡家理財教育方法的實戰經驗里,這個關鍵答案也跟著不斷被調整和改變,直到有一天,“責任感”三個字在我反復的檢討和思考中突然跳出來,窮究好幾年的關鍵答案,終于定調。
“責任感的范圍有多大,人生影響力的范圍就有多大,它影響著一個人一輩子的生命價值觀。”
“責任感的標準有多高,生命的態度和行為的尺度就會有多嚴謹,它影響著一個人生存競爭力的厚度和幸福深度。”
價值觀、生存競爭力,以及未來人生的幸福深度,不正是每一位父母內心對孩子最重要的期待,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教養責任嗎?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具備抗壓力,唯有他能面對不斷改變的環境,彈性地改變自己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能在這個現實、殘酷但又處處充滿溫情的世界里,得到自我真正的圓滿和快樂。
但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責任感,他的壓力從何而來呢?從來不需要面對壓力,又如何培養抗壓力呢?當然,有一種可能是,孩子銜著各種金銀湯匙出生,他一生的責任和壓力,早已完全背在父母身上,他毋須培養責任感,也毋須用抗壓力去應對人生, 但這樣的成長環境,孩子真能快樂嗎?父母又真能有“安心放手”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