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會失去驚訝的能力?
◎:教育發展越加完備后,人們便自認很了解這個世界了。另外在城市,照明無所不在,我們沒有陰暗的空間,沒有幽深的樹林。這些陰暗之處象征著未知。而人們只能書寫已知,寫二十四小時我們知道的東西,于是失去了未知的部分。“驚訝”是已知與未知的交會,當我們面對出乎意料、大感驚訝的事物時,其實就是在面對未知,是一個將已知與未知結合起來的機會。
○:既然如此,如何重新發掘驚訝的能力?
◎:這很困難。今天大部分人都面對電腦。電腦不哭不笑,人們的臉孔也因此變得單調,失去笑容。人們應該對此有所醒覺,有時候離開電腦,和人一起歡笑,是必要的。古代亞洲人是這樣子生活的,總是在笑,在哭,在吃,在跳舞,同時創造嶄新的五感和生活的能量。這些東西我們已經喪失了九成,不只是傳統,而是整個生活的方式。
○:西方也同樣嚴重嗎?
◎:西方人更早,六七十年代就喪失了。甚至,當我六十年代造訪德國時,人們都已經不微笑,排出來的文字都只有一個表情:冷靜、平和。
但現在大部分的亞洲設計師也跟隨這樣的趨勢,他們沒有認真看待亞洲的生命能量,我想我們需要重拾活力,脫離電腦。
○:這樣聽來,就開發五感來說,保有驚訝的能力比較像是一個原則,那還有什么方法呢?
◎:我不曉得,我自己也在嘗試。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嘗試,讓自己獲得一次體會驚訝的感受。
○:我同意。有時候,甚至遭到一些意外,遭到一些通常說來不好的事情,讓自己有機會體會一下什么是“驚訝”,也很有意義。
◎:是的。所以說,壞事可能是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