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最興旺的Placa大道走下去,兩旁除了14世紀的大教堂和皇宮,都已經改建成了觀光商品店、咖啡屋和冰淇淋店。大道的盡頭,矗立著全城的坐標——白色花崗巖打造的鐘樓。經歷了幾百年歲月和戰爭的洗煉,它隱約顯得有些殘破,戰爭和時光一塊塊地剝蝕了它的皮肉,只剩下一具清瘦灰白的骨架,陪襯著飄揚在一旁的克羅地亞國旗,忠心耿耿地眺望著杜布洛尼克的每一個角落。鐘樓旁邊是建于14世紀的宮殿Rector'sPalace,是瑞格薩共和國建立時的宮殿及首都行政中心,后來成了教士的修道院,莊重典雅的教區宮殿原本是各級首長辦公開會的地方,現在已成為介紹杜布洛尼克發展的歷史博物館。每到周五晚上,這里就成了古城的音樂中心,不容錯過的,是克羅地亞傳統的方塊舞表演。
克羅地亞 歐洲新探秘
來源:《嘉人》2011年5月刊 編輯:Faith
導讀:不是威尼斯,是克羅地亞——是的,它才是馬可?波羅真正出生的地方。
它是人們口中驕傲的“地中海明珠”,有最熱辣的天體海灘,古羅馬的優雅老城,
和最虔誠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它知道,
對大部分人而言,克羅地亞正意味著歐洲大陸上一塊嶄新的歐洲!
蕭伯納說,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去克羅地亞的杜布洛尼克。
在古城杜布洛尼克,過去與現在就像一對呢喃的情侶,說不清楚哪里是開始,哪里又是結束。因為依山面海而建,崎嶇不平山脈幾乎把古城推進了海中。惟一稱得上保護的,只有700年前浩大而頑固的石墻,不只頑強地抵御著潮水,也忠心耿耿地守護著島中的世界。杜布洛尼克人很為自己的城墻而自豪,除了長城,他們想不出比這更古老更堅固的城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