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洛尼克直到1918年還被稱為瑞格薩,城里到處都能看到城市資助人St.Blaise的影子,包括Pile Gate大門上方的小壁龕。大門旁邊還貼著一張白色海報,講述了1991到1992年間杜布洛尼克怎樣遭受了南斯拉夫軍隊襲擊。小小的三角形標志提醒著人們,哪里是當年慘遭破壞的房屋。城里的每個人似乎都樂于向你講述戰爭的細節,甚至有些沉溺其中——不是乞求同情,而是展示他們重建一個城市的速度是多么不可思議。這或許也就是為什么整個杜布洛尼克看起有著意大利式的破敗,骨子里是舒心優雅的。
克羅地亞 歐洲新探秘
來源:《嘉人》2011年5月刊 編輯:Faith
導讀:不是威尼斯,是克羅地亞——是的,它才是馬可?波羅真正出生的地方。
它是人們口中驕傲的“地中海明珠”,有最熱辣的天體海灘,古羅馬的優雅老城,
和最虔誠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它知道,
對大部分人而言,克羅地亞正意味著歐洲大陸上一塊嶄新的歐洲!
蕭伯納說,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去克羅地亞的杜布洛尼克。
在古城杜布洛尼克,過去與現在就像一對呢喃的情侶,說不清楚哪里是開始,哪里又是結束。因為依山面海而建,崎嶇不平山脈幾乎把古城推進了海中。惟一稱得上保護的,只有700年前浩大而頑固的石墻,不只頑強地抵御著潮水,也忠心耿耿地守護著島中的世界。杜布洛尼克人很為自己的城墻而自豪,除了長城,他們想不出比這更古老更堅固的城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