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他沒有寺廟,他過的是游化生活。晚上在哪里休息?在樹林里頭,樹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在樹下,佛的規(guī)定,這一棵樹下只住一晚上,明天要到別的樹下。為什么?怕你起貪心。這個樹很好、很大、很陰涼,不錯,我每天都到這里來,你起貪心了。所以規(guī)定只能夠一晚上,第二天換別(的)地方。他一生過游化生活,不讓你起一點點貪心,舍得干凈,一生財產(chǎn)就三衣一缽,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從十九歲就過這樣的生活,到七十九歲走。走的那一年七十九歲,他走在樹林里頭,不是在房子里頭,做得真夠徹底,讓后人對他沒話可說。
(第一百九十五集)
佛法所在之處,就像《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yán)清凈平等覺經(jīng)》上所講的,“日月清明,災(zāi)厲不起”,不會有災(zāi)難。我們今天講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大乘佛法真有效!所以在過去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話,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jì)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xué)說跟大乘佛法”。真知灼見!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今天二十一世紀(jì)果然是個混亂的局面,這種混亂跟地球的災(zāi)變是過去幾千年來歷史上所沒有的,空前的大難。什么東西能解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解決,大乘佛法能解決。你個人能接受,能深信不移,能深入經(jīng)藏依教奉行,你個人問題解決了,個人得好處。得什么好處?第一個,身心健康。第二個,家庭和睦。第三個,事業(yè)順利。第四,你所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祥和。為什么?你有福。你有福,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就有福,福人居福地,所以社會和諧,這個地方?jīng)]有災(zāi)難。你會影響,也就是你真正能夠幫助和諧世界。
(第七十八集)
【編者按:阿諾德.約瑟夫.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是英國著名歷史學(xué)家,他曾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思辨歷史哲學(xué)”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新聞周刊評論說:“他已成為一位世界通哲,而與愛因斯坦、史懷哲與羅素并列。”他曾于1929年至1967年兩度來華訪問,對中國文化有極高的評價。其巨著《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歷來享有盛譽。其與日本宗教文化界著名人士、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關(guān)于人類社會和當(dāng)代世界問題的談話記錄整理而成的《展望21世紀(jì)》(FORECAST 21s CENTURY)先后出版過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中文等多種文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