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粒子堆砌的隨機福德
請當我在說夢話,不得不打妄語。
可以想象每一個電子都一模一樣,會是什么情形?如果我們都變成電子,你知道的,我也會知道,而我知道的,你,分秒不差,寸步不離地,也完全知道。這不需要神通,是自然現象。
由于量子理論中的粒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數百種仍增加發現中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以隨機行動的概率分布,進行類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瞬間趨近于零地縮小而穿透能量壁壘再還原成原來大小,或亂中有序地累積到既定數目而完成建構。
大與小的兩極化概念,是肉眼所見,而量子態的存在悖論,輕易解構了大小的二元堅持,肉眼,也能清楚辨識,譬如:光!
不生不滅,是有余涅(煩惱斷習氣未盡的菩薩)。不隨業轉受生死,為無余涅(成佛)。這生滅之間與不生不滅或者生滅的長短,各種粒子的量子態,隨時清晰地呈現。只要觀察量子態,涅,便非常容易明白,有余和無余,亦成大白話。
粒子之間有強或弱相互作用與引力,以及有電磁作用的光子、中子與壽命極短的強子等。日內瓦地底有八千余名科學家進行強子對撞機的實驗,其能量總和足以讓地球瞬間消失。為求真相,最優秀的一群人,正在冒險。
任教于波士頓韋爾斯利高中的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對畢業生當頭棒喝的演講:“You are not special!”(你并不特別)精彩得像個犀利的佛學大師,用極為科學的數據,來證明人人機會均等,只剩下努力前往目的地,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
這篇震撼全球網絡的演說,恰恰表現了“粒子”的運動法則,道德標準不管用,我們拿數據,他說:“就算你是百萬人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地球上七十億人當中,和你一樣的,也有七千余人;試想七千人馬拉松競爭的畫面吧!”你并不特別,就算你是,也得跟別人一樣繼續努力,最重要的,不能停止閱讀,因為你知道的,非常非常少,不管你有多優秀。
粒子用最少的能量,穿透壁壘,不斷地嘗試與累積,剩下的就是等待,不管你是用功德或福德來解釋,總之,一定能成功。前提是,不斷地嘗試,否則根本沒機會。就算是隨機,這也必須在一長串的機會中,萬中選一地發生。
于是,漸悟或者頓悟,變成為雞生蛋與蛋生雞的臍帶關系,誰也別想離開誰。
如果你實在無法想象粒子的運動狀態,那么,請想象自己如何組成又是如何拆解的,這一切,便不再是神話,而是,宇宙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