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老家,打開壁柜的門,找出了日記本。一如既往,父親的日記本蜷縮在狹窄而黑暗的壁柜里。突然間,日記本里升起了莫名的力量,猛地撲在我的臉上。三十多年來,說不定父親也在那里虔誠地等待某個人。我感到慚愧和內疚,不由得漲紅了臉。我用布包好日記本,帶回了家。每個夜晚,我和妻子都翻看日記本,和父親會面。這也是妻子第一次與素未謀面的公公相逢。
那段時間,妻子飽受不明原因的肩痛和嚴重頭痛的折磨,輾轉多家醫院之后,惡化成腦血管梗塞,最后的診斷是無法徹底治愈的罕見病癥——“原發性血小板增生”。在這種情況下,妻子的日子過得非常郁悶和痛苦。她翻看父親的日記,不時淚如雨下。我好奇地去看妻子正在看的那頁,上面的內容并不會引起我的感情起伏,卻刺激了妻子的淚腺。看來即便是同樣的一句話,處境不同,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盡管醫生警告說以后不能懷孕,妻子還是懷上了孩子。我們夫妻倆通過閱讀父親日記的方式進行胎教。如果孩子能夠繼承祖父對父母深切的愛,將來應該會對我們盡孝吧。想到這里,我們就先得意起來。我給妻子腹中的女兒蘆達讀日記,妻子很快就安靜地睡去。蘆達出生之后,我們也懷著試試看的心情,用讀父親日記的方式哄孩子睡覺,卻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
就這樣,我時而大笑,時而控制不住眼淚,放聲大哭著和父親見面。和父親重逢,正好趕在我初為人父的時期。也就是說,女兒蘆達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我正在與父親重逢的旅行中。
穿越三十多年的歲月,重新去見我的父親,這本書就是關于這次旅行的記錄。猶如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是我遇見我熟悉的父親,以及陌生的父親的各個側面的行程。這次旅行用了整整四年時間。即便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我也未能盡情地與父親相逢。被允許的相逢,只有我和父親共同度過的十幾年歲月的記錄。僅僅通過這些記錄,我很難理解父親的全部,更何況想要與父親的整個生涯相遇。要徹底了解父親,即便用一生時間也不可能做到。
我和父親相遇的時期,還遇到了我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叫我“爸爸”的女兒。那個被我稱作父親的人,如今他的孩子又被另一個人稱作“父親”,我終于體驗到了這種奇妙的人生循環。與父親重逢的時候,我有機會思考我在父親眼里是怎樣的存在,父親對我來說又是怎樣的存在,以及我的女兒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父親。我也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眾多父親和子女提供思考的契機,這是我的小小的心愿。
今年是父親去世三十一周年,我的女兒蘆達也進入了出生之后的第三個年頭,同時我也將迎來我和妻子結婚十一周年。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有意義的禮物,奉獻于父親靈前。我希望自己作為兒子不必羞愧,作為父親能讓女兒驕傲,同時還能作為丈夫令妻子愛戀。這本書也包含著另一個樸素心愿,那就是希望她不會給母親和我們兄弟姐妹五人帶來絲毫累贅,而是使我們的大家庭更加團結和睦。
感謝在本書出版之前,在長達兩年之久里耐心等待懶惰的我的全俊錫委員,以及出版社這個大家庭,同時也要向他們表示歉意。
李炳東2011年,等待秋天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