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激進分子還持有自行車鎖鏈、木板乃至鐵錘等簡易武器。另有少數人持有手槍,這與后來宣稱此次襲擊完全是非暴力行動的說法相左。
他們的計劃是占領大使館三天,以此來表達他們對沙赫和美國的種種不滿。就主要目的而言,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攻擊行動把溫和的巴扎爾甘政府①拖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進而削弱它的地位。如果巴扎爾甘派人營救這些美國人,那么伊朗人就會把他及其政府中的溫和派人物視為“西方的傀儡”。
戈拉辛斯基發出呼叫后,海軍陸戰隊迅速集結。在進駐使館辦公樓之后,他們迅速進入戰備狀態,裝好子彈并占據有利位置,腎上腺素不斷上升,有的人似乎還渴望一戰。其中有一名隊員就趴在辦公室的地板上,身邊擺滿了彈藥。他緊盯著窗外,手中的霰彈槍已經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此時,前去伊朗外交部舉行會談的蘭根、湯姆塞斯和豪蘭正乘車返回大使館,但途中遭遇了大堵車。戈拉辛斯基通過無線電呼叫并告訴他們不要回來。“使館區一下子涌入了數百人。”他說。這三名外交官意識到,即便趕回使館,他們可能也無法進去。于是,他們迅速作出了重返外交部的決定,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那里準備營救工作是最有效的。
在結束通話前,蘭根向戈拉辛斯基交代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千萬不要讓海軍陸戰隊員開槍。即便有一個人開槍,也可能會引發一場血洗事件。
“那么催淚彈呢?”戈拉辛斯基問。
“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能使用。”蘭根回答說。
至此,辦公樓二層的職員開始意識到這次攻擊要比他們最初想象的嚴重得多。部分海軍陸戰隊員和其他一些美國人—其中也包括在外圍辦公區工作的約翰·格雷夫斯—已經被激進分子抓獲。透過窗戶,辦公樓二層的美國人親眼目睹了他們的同事被蒙眼捆綁押往使館區后面的大使官邸的場景。
唐·霍曼是一名軍醫,住在與使館后門隔街相對的比瓊公寓。此時,他通過無線電呼叫戈拉辛斯基,告訴他這邊也有一群伊朗人已經沖了進來。住在四樓的他可以清楚地聽到樓下踢門的聲音。戈拉辛斯基意識到他已無力相助,他告訴霍曼讓他自己想辦法(霍曼后來試圖沿著建筑物的外墻滑下逃跑,但最終被抓獲)。
當時,戈拉辛斯基所面臨的問題要比霍曼嚴重得多。通過無線電,他得知辦公樓已經被侵入。盡管最近剛剛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加固這棟建筑物,但激進分子還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一個作為逃生出口的、未安裝柵欄的地下室窗戶。事前,闖入者似乎已經掌握了這一突破口的準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