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奧先生的傳奇一生
《國際論壇先驅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編輯赫柏•多西(Hebe Dorsey)曾說:“當你在出租車司機面前提及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先生的名字時,就如同法國國歌馬賽曲一樣如雷貫耳”!更有意思的是,Dior這一名字中的四個字母在法語中恰恰包含兩層意思:Dieu上帝,or金子。
克里斯汀•迪奧先生是屬于大器晚成的天才。他在四十不惑之年,憑借”New Look”一鳴驚人,成為高級時裝界的大師。他設計推出的花型系列,令法國的生活藝術在全世界受到矚目和認同。
如今,迪奧Christian Dior已然是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典雅,細致,充滿藝術性和創造性是Christian Dior這一品牌一直堅持的品牌內涵。
一九零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克里斯汀•迪奧先生出生于法國諾曼底(Normandy)附近美麗的海濱度假城市格蘭維爾(Grandville)。他的家庭在當時屬于顯赫的上流社會,舅舅是內閣部長,父親靠做化肥生意成為一名成功而富有的商人,母親是上流社會優雅而富于智慧女性的代表,協助他父親精心經營家庭財產。
迪奧先生在家里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家庭條件雖然優越,但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從不懈怠。自小,迪奧先生在私人保姆的嚴格管教中,在父母為其早已繪制好的成長藍圖下度過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
孩提時代的迪奧先生,對大地,植物和花草有著特殊的興趣愛好。他母親的私家花園在當時已享譽一時,而如今,他家的花園仍是格蘭維爾的一個知名的景觀。格蘭維爾每年有嘉年華會,年輕的迪奧先生酷愛畫畫,經常會描繪一些游園景象,尤其是嘉年華會游行隊伍中的馬車,花簇,精心裝扮過的游人。每當諾曼底嘉年華會開始,童年的迪奧會自己化上妝,穿著帶天使翅膀的衣服,并且他親自動手在衣服上鑲上貝殼作點綴。他還為自己的臥室制作了一個多彩的燈籠掛在天花板上。從這些充滿濃厚藝術氣息的物象中,不難看出藝術的靈感和審美情趣已在年輕的迪奧先生心中漸漸形成并深深扎根。迪奧先生隨父母遷到巴黎后,與母親的關系日漸親密。他與母親一樣鐘愛美麗的事物,還時常陪母親試穿購買新的衣服。而他的奶奶也曾說,他那張精致的面龐后隱藏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精神與氣質。而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后來領導全球時尚潮流的大師。
然而父母卻不屑于迪奧先生的對藝術與美的執著追求和愛好。和大多數人一樣,迪奧先生的父母一致認為像他們這樣顯赫而富有的家庭出身的孩子,應該從事一份體面而且嚴肅正經的工作。他母親一直期望著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外交官。所以,當迪奧先生高中畢業,提出選擇進入藝術學院深造時,遭到了父母斷然拒絕。這是年輕的迪奧先生第一次的人生挫折。受到家庭觀念的影響并出于對父母的尊重,屌先生舍棄了自己鐘愛的藝術學校,屈從父母的意志,進入了巴黎政治學院(Ecol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深造。但同時他也得到了來自父母的妥協,可以繼續在業余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藝術類課程。
在當時的學校里,他接觸到許多當時巴黎最時髦,最活躍的新事物如來自俄國的芭蕾,抽象派畫家讓•谷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等等。他遇到了一群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這些人以后在各自的領域里都成了知名的佼佼者,如達達主義藝術大師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抽象派大師巴勃羅•畢加索(Pablo Ruiz Picasso),繪畫大師克里斯汀•貝拉爾 (Christian Bérard),音樂家亨利•索格(Henri Sauguet ),作家莫里斯•薩克斯(Maurice Sachs)等等。當時的迪奧先生將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音樂與繪畫。他熱衷前衛派的藝術風格。過分沉迷于自己的興趣,使得巴黎政治學院不得不給了他嚴重警告。當他在巴黎政治學院畢業后,他的父親終于拗不過他的興趣和決心,出資幫他開了一家畫廊,展出達利,貝拉爾, 伯曼兄弟及多位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然而好景不長,一九三一年,父親破產了,畫廊沒有了經濟來源,不得不停頓下來。隨后他最敬愛的母親也不幸去世,這是迪奧先生生命中第二次沉重的打擊。無憂無慮的金色的青年時代隨之宣告結束。從此年輕的迪奧過起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艱苦凄慘的生活。
多次求職無果,沒有經濟來源,甚至得了肺結核。這些都沒有讓迪奧先生失去生活的信心。終于有一天他在一位做裁縫的朋友那里覓到了一份畫紙樣的工作,而正是這一分不起眼的工作成了他以后輝煌生涯的起點,他的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得到了淋漓的發揮。在畫紙樣時,他一眼就能看出衣服穿在人身上的感覺,而他的藝術才華也在這時逐漸顯現。很快,他被一家公司聘為裁縫師。然而好景不長,二戰開始了,他不得不收拾行李回老家。二戰結束后,他又回到巴黎,原來的職位已經被別人取代,但很快他又在魯西安.露濃(Lucien Lelong)的店里找到了同樣的工作。憑借自己的天分,很快迪奧先生從一個初級學徒升為二級裁縫師。
當時迪奧先生已是不惑之年,他年輕時的朋友如克里斯汀•貝拉爾,亨利•索格,莫里斯•薩克斯等已成為當時巴黎最頂尖的藝術家;他的同事皮埃爾•巴爾曼 (Pierre Balmain)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服裝公司。這一切促使迪奧先生思考自己今后的路該如何走。
一九四六年,迪奧先生遇到了馬塞爾•布薩克(Marcel Boussac),當時的紡織業巨頭。在交流過程中,迪奧先生的才華與經歷深深打動了布薩克先生。
一九四七年, 迪奧品牌正式成立,此時正值二戰結束,人們尚未從戰爭的陰霾中走出。整個時尚界萎靡不振,人們都在期待能有人帶來一些振奮人心的驚喜,給時尚產業注入一針強心劑。而就在此時,迪奧先生在巴黎蒙田大街30號(30 Avenue Montaigne)的專門店內展出了個人的首個時裝系列。當90個模特身著那些收腰外套和寬身長裙,以A字型線條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人們震驚了,震撼了。當時美國《時尚芭莎》雜志(Harper's Bazaar)的記者卡曼•斯諾(Carmel Snow)脫口而出:“It’s such a New Look”。他那有別與當時傳統時裝模式的新穎設計,猶如一顆投向巴黎時裝界的原子彈。雖然不能說是被受所有人認同,但可以說是贊多于毀。加上新聞工作者的大力推崇,迪奧先生的才華亦旋即獲得了全球的愛戴。
一九四九年迪奧先生推出秋冬系列時裝,8天之內接到1200多條裙裝的訂單,這在當時幾乎是時裝界一個銷售奇跡。隨后,Christian Dior的時裝系列不斷擴大,產品延伸至手套,絲襪,皮具,皮草等多個門類。一九五三年,1953-1954秋冬系列,以“令人震驚”的風格,將裙子的長度縮短到離地面達40公分,一舉震驚英倫三島。一九五四年Christian Dior在倫敦的第一家店開業,而此時,Christian Dior公司在迪奧先生親自打理下,巴黎的員工已達1000人,分布在28間作坊,并成為當時法國第一大高級時裝出口公司,出口量占全法高級時裝出口量的一半。在如此驕人的業績下,迪奧先生仍不斷推成出新,1954-1955的秋冬系列,再次以令人耳目一新的H型線條震驚時裝界。
克里斯汀•迪奧先生的設計才華和創造力不僅令時裝界為他折服,也令整個社會對他肅然起敬。1955年,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學邀請克里斯汀•迪奧先生到該校舉行演講會。索邦大學一直以其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杰出地位而稱著于世,這一次他們將時裝巨子迪奧先生請上該校高貴的演講臺,為臺下4000多名大學生作一次關于時裝的演講會。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迪奧先生不僅在臺上為學生們解釋何謂時裝,并且將索邦大學的演講臺作為展示時裝的舞臺,模特們將他所設計的精美的,如藝術品般的時裝穿在身上,現場展示給演講臺下4000多名大學生看。這是一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時裝秀!可見,當時人們對克里斯汀•迪奧先生的認同和敬仰已不僅僅局限在時裝這一領域,他對于社會的貢獻已經是超越于時裝設計的藝術大師,而Christian Dior這一品牌的內涵亦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十年來,迪奧先生所設計的每一個系列,都是高雅尊貴,盡顯女性嫵媚。他于一九五七年離世,之后每一位設計師都秉承了克里斯汀•迪奧先生一貫的追求品質,優雅時尚而又女性味十足的設計風格和不斷創新的設計精神,為各個時代的時尚,獨立,追求自我風格和品味的女性提供永遠適合自己的服飾。
迪奧先生與瑪麗娜
瑪麗娜
克里斯汀·迪奧先生傳奇的一生創造出迪奧這一傳奇的品牌。一代又一代的天才設計師和優秀管理者秉承克里斯汀·迪奧先生細膩,優雅,和富于創造力的精神,為迪奧這一品牌不斷注入新鮮和活力,將這一傳奇永遠延續下去。
迪奧總部蒙田大街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