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那當你成長,你能接受那種愛情嗎?有愛,但“不得已”地,還是要選擇金錢。
珍·瑪琪:年輕一代的英國女孩大概會夢想嫁給足球運動員,過一種明星般的生活,但在我那個年代,尤其郊區,金錢還不具備像今天這么大的魅力。我很早就自己掙錢,不覺得匱乏,似乎也喪失了對它太強烈的進取心。我當然不要貧窮的生活,但錢夠用就可以,我也很明白,自己那個“夠用”的點在哪里,如果不明白這個點,大概我的作品年表會比現在擁擠得多。也曾經到好萊塢工作,那段時間我被環境挾裹著,想買更昂貴的包包,想拉開衣櫥門,就滿是炫目的大牌,但很快清醒過來,發現風光的表面之下,我的腳夠不到地面,總覺得空懸。于是我回到了英國,倫敦多雨的天氣,朋友們含蓄的表達,又讓我找到本初。
“安全感來自愿意敞開內心,相處再久也對對方懷有好奇。”
M.C.:相處14年,有沒有將結婚提上日程?
珍·瑪琪:還沒有!這可能是我們關系中的“潛規則”,就是他不停地求婚,在世界上許多美好的地方,都有他向我求婚的身影,哈哈,比如在埃菲爾鐵塔那次,他很早就安排了行程,本打算在塔頂,不幸當天風太大,塔身搖晃得把他嚇壞了,于是我們停在半空中,他忽然掏出一個戒指,還問“你愿意嫁給我嗎?”但風把他的話吹散了,我完全沒聽清他說什么?。ù笮Γ┖孟褚怀鱿矂∏楣?。
M.C.:你回答了嗎?
珍·瑪琪:當然是“我愿意”,只不過到現在還沒有確定婚期。求婚對我們來說像是生活中一個好玩的游戲,它很有儀式感,但我們還是更注重心靈的契合。當然也不會刻意維持未婚的狀態,寶寶已經3歲多了,也許再大一些,他需要一對名正言順的父母,那時再辦婚禮也不遲。只不過我不太想象傳統英國人那樣進教堂,也許會去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印度,舉辦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