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忙碌而麻木的生活,已經忘記了曾經的那些歲月。老師說:以后你們會發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你們現在不懂是什么意思,不懂這時候有多好。是啊,當時的我們怎么會懂。如同劇里的主人公一樣,那時候的友情和親情以及苦澀懵懂的初戀,直到現在的年齡才越發覺得珍惜,只不過歲月已經越走越遠。
關于親情
國內的所有青春片,父母變成了符號般的存在,讓位于互撕的友情與狗血的愛情。但是在《請回答1988》里,親情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集奶奶去世,德善和寶拉看著大人們忙前忙后,有時候喝得酩酊大醉,有時候跟客人們一起笑著拉家常,卻唯獨不為自己母親去世感到悲傷,為此兩個孩子很不解。直到大伯的到來,呼喚一句“東日啊”,讓大人們哭成一團。這個時候作為孩子才明白“大人們,也會疼”,“大人們只是一直在強忍著,忙著做作為大人應該做的事”。是的,大人們也會疼,這一點相信每一個經歷過長輩離世的你都曾切身感受過。
開朗如正煥爸爸這樣的人,到了自己生日情緒卻異常低落,一直以來他找不到自己如此低落的原因,直到聽到多年前生日錄的磁帶,里面響起了母親的聲音,他才徹底明白,這么多年他所有的低落與難過是因為想念媽媽。
善宇媽媽開啟作戰模式借來衣服化妝品煤球,只為讓媽媽來看自己的時候放心。沒曾想到媽媽識破了自己精心做好的掩飾,在洗衣機上放了錢。晚上,善宇媽媽給自己媽媽打電話,說話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設,但還是抵不住一句“媽”,然后哭到停不下來。
雙門洞的長輩們愛著父母們也對自己的子女們也傾注了無限的愛。阿澤爸爸以為阿澤飛機出事,著急到失去理智,徒手打開了上鎖的柜子,而在接到阿澤電話的時候卻又裝作無比平靜,為的只是不影響孩子大賽前的情緒。
德善爸爸是個不善于表露自己感情的人,但他會在二女兒受委屈時默默地說“德善啊,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會在大女兒搬出家去考試院的時候,等在路口送上藥送上錢以及叮囑,也會在大女兒出嫁后把所有的愛寫在信上。他說自己的夢想是希望“我們寶拉,我們德善,我們余暉健健康康”。
劇集最后德善說她想回到這時候的雙門洞,只為見一些人,那就是當時年輕又穩如泰山的父母。我們一直感嘆自己青春的流逝卻從來沒想過,這里面也有父母的青春。
在這青春的流逝中,孩子們也感受著父母帶來的安慰和力量,他們雖然不夠懂事成熟卻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家人。正峰手術醒來第一句話是關心弟弟流鼻血;媽媽經歷更年期“二女兒”正煥為父母策劃了一次婚禮;爸爸想和善宇媽媽一起過而征詢意見,阿澤只希望爸爸有人能陪;一直吵架的德善和寶拉,看見姐姐住在考試院惡劣的環境中,因為心疼哭到不能自已……這些一個又一個的細節,每次都是淚點。雙門洞故事里的親情是存在于每個人之間,無論是父母子女,還是兄弟姐妹。
你以為這是發生在遙遠年代異國他鄉的故事,卻不曾想每一幀畫面都如此似曾相識。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對父母說不出口的那句“我愛你”都在每一幀畫面中。自己身為父母之后真正深切體會到當年父母的心情。體會到孩子漸行漸遠的不舍與難過,體會到孩子也能給予自己的力量與支持。
就像正煥媽媽說的:“世上哪會有嫌棄自己父母的孩子呢?有時候,我覺得不是我們養育了孩子們,在艱難到就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想要放棄人生的我總是會因為他們再咬牙堅持,所以,我覺得,是孩子們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