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二代之二:
沙慧和良子的故事
26歲的沙慧(化名)是我在中山遇到的,她的姐姐在這個廠子做織工,生了場病,沙慧臨時過來照顧她。在北京一所大學讀完碩士,九月她就要繼續(xù)讀博了。因為都是“北京來的”,我們一見如故。她家在湖南,1983年跟隨第一次民工潮到廣州打工的父親二十多年來走南闖北,掙了點錢,因前年一次車禍把家底賠光;29歲的姐姐打工負擔爸媽的生活,她只好承擔了弟弟的生活費,兼職校對,拿千字八十的稿費。碩士畢業(yè)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欠債一萬。
半年前她試圖考另一個學校的博士,初試通過了,復試因0.45分被刷下。后來知道她的競爭者是某領導的兒媳婦,在復試之前已經(jīng)給七個面試老師各塞了五萬。她從劉東(化名)那里拿來的兩萬塊,花得一點波紋都沒見。劉東是她大學結識的男朋友,畢業(yè)之后考上公務員,異地兩年,他們商量好沙慧博士畢業(yè)后就回湖南。媽媽曾經(jīng)不同意兩人交往,“雖然咱們家是村里的,但他們家是山里的啊!”但當知道劉東用兩年時間升到正科級時,她同意了這段關系。“你可能覺得我回湖南太可惜,十幾年書大半白讀,學術連想都不用想。可如果我留在北京,即使有一紙戶口又能怎么樣?這專業(yè)頂好進個研究所,每個月三千塊,什么時候能買房子?湖南劉東140平的房子已經(jīng)在打地基了,畢業(yè)后我就可以住進去。我想明白了,在中國一個窮孩子想擺脫出身,只有公務員一條路。我和劉東都是窮二代,但至少可以保證我們的孩子不會成為窮三代。”
他想把搬家業(yè)務做大,開個公司,在上海買房子,把爸媽都接過來,享受大城市的生活。良子說,有天他帶著一車家具路上走,紅燈了,并排有輛跑車滑下了窗,是個戴著墨鏡,跟他差不多年齡的男孩。有那么一瞬間他們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燈綠了,跑車拖著發(fā)動機美妙的尾音輕盈開走,良子開動沉重的車,繼續(xù)往前。他們擁有一個共同城市叫“上海”,但每個人的世界都各自平行。
(全文請參閱《嘉人》2010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