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那一年,如果沒有阿公帶領我在那么幼小的時候就習字,如果我是讓不識字的母親專職帶大的,我的人生必然要改寫,我很可能現在不會成為一個專事寫文章的人。
我的阿公和爸爸都是那種會講三字經粗話的傳統男人,本土粗俗的俚語在家里我從小聽到大,可是因為學校老師強調教導“知書達理”,我知道講粗話是很不文雅的,因此即使是泡在粗話的海里長大,我從來就一個粗字都說不出口。
可見家庭環境給孩子的壞影響,不一定是全面而絕對的,這中間還是可以借由其它的力量去牽引而平衡。那些力量可能是來自于由閱讀激發而出的思考活動,可能是來自于父母親或老師的凝視與對應,也可能是來自于孩子本身的氣質與秉賦。我總是認為孩子不是靠一種單一力量的教養,就可以成就或摧毀的。
在Milla和Nana還幼小的時候,因為學歷與時代的懸殊差異,我曾一度對公婆的教養方式感到緊張、無奈和溝通失效的痛苦,一個年輕氣盛的媳婦,很難容于老人家陳舊的教養觀點和生活模式。長者自恃于自己的人生歷練更豐富,我自恃自己的理論才是時代的尖鋒,那誰又該聽誰的呢?
這種沖突,讓白天疲于工作又掛念孩子教養的我,感到非常的苦惱。我很感激公婆給予我孩子最真實的愛與最安全的處所,但對于嬰幼兒的紀律和教養,我總是有我的堅持、期待和夢想。
與公婆眾多的教養歧異里,“食物”這一項可說是最讓我操煩的!
Milla和Nana是全母乳哺喂長大的孩子,職場如戰場,當時我雖然肩負沉重的業績壓力,但我還是堅持在密密麻麻的會議空擋與出差的旅途上,努力不懈地擠乳、保存乳,讓我的孩子吃最天然最純粹最營養的母乳,來發育大腦和肢體,這是我強烈意志力下的知識實踐。對我來說母乳是王道,配方奶是次要的選擇。
我握拳驕傲著,既然我有最好的食物可以給我的孩子,就沒有道理給我孩子次要的選項啊!
可是,寵愛我孩子的公婆,關于嬰幼兒食物的喂養,卻不和我走在同樣的一條路上。他們承襲著舊時代的思想,認為昂貴的進口配方奶擁有最先進、最全面的添加,那才是最營養、最高貴的,母乳是當年窮人家買不起奶粉的無奈次等品,既然現在買得起,干嗎要喂孫子吃母奶呢?
這份沖突非常無解,我辛苦擠出來的母乳經常被婆婆不甚珍愛地倒掉,老人家甚至還自費跑去藥房挑選奶粉喂,這真是讓我氣得心中伏流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