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磨坊販賣的其實一直是快樂。虛構的好萊塢電影,或者蒙瑪特張貼的舞娘海報,完全不能解答我們對紅磨坊傳奇舞娘的好奇。
卸下羽毛秀服的漂亮姑娘們究竟是誰?請跟著嘉人Maire Claire的編輯一起走進紅磨坊舞者的真實人生吧!
網站監制 蔡璐專題策劃 Faith設計 龔璐暢
- 紅磨坊
- 巴黎
- 康康舞
- 舞娘
- 在全世界的每個城市,幾乎一定有家叫“紅磨坊”的舞廳、KTV、酒吧、餐廳。世界各地這種朝圣般的命名,與其說是一種誤解,不如說是一種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的憧憬。“我父親曾和我說,在這兒,我們讓人們忘記憂愁,我們帶去快樂??鞓?,這是個大詞,但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出門的時候能掛著微笑。”
- 全世界名聲最大的夜總會現任CEO Jean-Jacques Clerico從父親手里接過紅磨坊,他是家族第三代傳人。快樂可以說是現代人最缺乏的情感,這或許解釋了紅磨坊的長盛不衰。
- 當代評論家說,“Clerico家族有足夠的聰明才智,知道在什么場合奏什么樣的音符,他們對社會人士小心謹慎,對資產階級友好親熱,對政客嚴肅認真,對平頭百姓則傾其所能,有時甚至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他們了解自己的觀眾?!?
- 這個評價,放大到紅磨坊身上,也不為過。康康舞跳了125年,跳給英國女王,也跳給外省的窮親戚;跳給需要解悶的巴黎人,也跳給從異域來想要探究蒙瑪特的好奇人。
在紅磨坊斜對面的小廣場上,有一塊小高地,二十來平米大小,像個小舞臺。有游客站上去拍照,衣襟裙擺都被吹了起來——“舞臺”下面暗藏地鐵的風井。女孩子們先是驚慌失措,拼命壓下裙擺。但沒有人立刻逃跑。在跟風的較量中,女孩們既害羞又享受地笑,一邊按著前面的裙擺,一邊指揮同伴給自己拍照。亮起來的紅磨坊風車慢悠悠地旋轉,襯在被風揚起的人的背后。那一刻,我們都是瑪麗蓮?夢露。
馬奈的畫中描繪過紅磨坊的顧客,貴婦晚禮長裙,紳士西裝革履。著裝一直是進入紅磨坊的第一道關卡。國內的朋友曾有因為穿著短褲而被拒絕入場的先例。但今天的客人,服裝各異,不乏休閑打扮。 閱讀文章>>
“我們對服裝始終有要求的。但社會在變化,時尚在變化,現在會有客人穿著破爛牛仔褲,穿著拖鞋——上面標著‘香奈兒’,邊上系條圍巾什么的,我們總不能說:‘先生,到這邊來,我們給你穿身西裝、打個領結?!覀?0年前是這樣做的。但如今,人們對于優雅有著多樣的認同?!盝ean-Jacques說,“目前紅磨坊的客人,一半是法國人,一半是外國人,而其中10%是中國游客?!?
今天的紅磨坊舞女,不再被叫做“康康舞娘”,而是“多麗絲女郎”(Doris girls)。多麗絲也成了窈窕美女的同義詞。據說現在舞女的月薪大概是數千歐元,有不少女孩以此為跳板,變成名模或者明星。每年也會有知名藝術家受到邀請來表演。但是劇目卻是一個世紀都沒怎么變化。
演員們不僅會跳康康舞,還跳芭蕾、爵士、民族,50多名女孩,30多名男舞者,歌手,樂手,雜技藝人和魔術師。與其說是夜總會,不如說是輕歌劇院。在紅磨坊節目單首頁寫著一段話:“紅磨坊向歷史上所有的巴黎女性致敬......過去的日子已是歷史,未來則充滿了讓女性肆意馳騁的自由空間,讓她們創造自己的美麗生活?!? 閱讀文章>>
如今大家對紅磨坊舞娘的浪漫想象,多來自那部給Nicole Kidman帶來奧斯卡提名,以及一次骨折的電影《紅磨坊》。但又有幾個人知道,選擇Nicole當主演的原因是紅磨坊舞娘大多是澳大利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