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演的《推拿》在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藝術貢獻(攝影)”銀熊獎之后,
又在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橫掃“最佳影片”等六大獎項。
網站監制 蔡璐專題策劃 Faith設計 庾健
- 小鮮肉
- 紅高粱
- 推拿
- 張藝謀
- 因為《紅高粱》中“俊杰”的成名,快要30歲的黃軒被人翻出前史,那幾乎是娛樂圈“運氣欠佳”的最好注解:太多次,最后關頭,他被替換。
- 你能想象一個曾經不得志的演員,在家里發呆,在腦子里演戲。如今黃軒的“運”來了。他承認《紅高粱》帶給他很多,名氣,片約,他還在學習做明星,包括“如何看起來像一個明星”。五年前他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穿一件金色襯衣,西褲和皮鞋間露出一截白,投資人看不下去,把他叫到房間換了雙襪子。
- 他似乎不太在意生活的細節,喜歡“窮游”,住便宜的青年旅館,或者跟路上認識的旅者扎帳篷,但這些會離他越來越遠,黃軒正在如他期望地變得有名——最近3個月,他有4部戲集中上映,一部電視劇、三部電影。分別是鄭曉龍的《紅高粱》、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崔健的《藍色骨頭》和婁燁的《推拿》。
- 他已被視為潛力無限的“小鮮肉”,肉質特征為“都說他戲好”。他已經踏入作為一個明星所需遵循的條框,他要捯飭自己、注意形象、一下午跑四個通告、把幾乎同樣的話反復說上一整天,有些是此前他想象“出名”時能想到的,有些是想不到的,但他如己所愿地出了名、有了人氣籌碼和表達的機會——很好。
包括《紅高粱》的三次試戲,第一次沒過,后兩次都是經紀人“逼”你去的。
我是個慢熱的人,不習慣試戲,最好的狀態出不來。如果一個演員能夠跟自己演戲,不需要感受對方,上來就知道怎么演,那容易模式化。國外試戲,會給你一個真的場景,中國是生演,副導演跟你走對手戲。(笑)我自尊心特別強,如果在一個地方(例如試戲)受挫,就不跟你們玩了——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吧。
這種心態也是慢慢磨出來的吧。
對,好多次機會,以為要成了,最后......像《滿城盡帶黃金甲》,我當時中戲沒考上,北電是高職也沒去,就去了北舞,還處于被打擊的心態,結果剛進學校,那么快就有機會降臨,那么大的導演,那么大的制作,將近半年時間一輪輪選拔,見導演見了五六次,到最后一輪,基本是你了,副導演都說你去準備吧......
閱讀文章>>
當時你覺得“出名”意味著什么?
當時的我對演員都沒有真正的認識,不知道演員應該具備什么素質,不知道生活、工作應該有怎樣的拿捏,不知道這個圈是什么樣的,就覺得非常神圣、令人矚目,出名了就會有很多戲找我拍,很多女孩喜歡我,賺很多錢,還能買車,想得特別簡單。
那么《黃金甲》在最后階段被換角,這件事之后呢?
那之后我不能再聽“張藝謀”和“黃金甲”這幾個字,內心無比失落、懈怠,持續了幾個月,覺得再有這樣的機會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也許一輩子不會再有。
后來一次次被換(例如《日照重慶》、《海洋天堂》),戲份被刪(例如《春風沉醉的夜晚》),會讓你覺得自己是真的不行嗎?
我也不知道那幾年為什么,一次又一次,抱著期望的事情永遠出問題,心里一直很失落,覺得前途渺茫。尤其是2007到2010年的三年,工作沒有起色,父親、爺爺、奶奶在那幾年相繼去世,生活上非常痛苦。
閱讀文章>>
沒想過轉行嗎?
我覺得我能做演員,表演課上我能演戲,又有張藝謀導演的認可,我就想演戲。沒有片場可去,在家里發呆的時候我就在腦子里演,有人打燈有人舉板。我想給自己三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