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大自然的設計靈感
蒂芙尼創始人查爾斯·路易斯·蒂芙尼曾說:“大自然是我們最偉大的設計師。”1837年,蒂芙尼在紐約創立,顧客接踵而至,來此探尋全新的“美國設計風格”,這是一種與當時基于宗教圖紋和維多利亞時代繁復裝飾而時興的歐洲風格美學截然不同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蒂芙尼先生受到自然世界的啟發,呈現簡潔與和諧的設計。
19世紀70年代,蒂芙尼首開美國設計院校的先河在精品店中設立了蒂芙尼應用藝術學校(Tiffany School of Applied Art)。藝術學校事務主要由蒂芙尼銀器工作室總監愛德華·摩爾(Edward Moore)負責。摩爾豐富的設計涵蓋了植物學、園藝學和人類學等諸多領域元素。他搜集了大量日本漆器和陶器、中東和遠東的織物和磚瓦,以及歐洲瓷器,供設計師研習參考。來自亞洲的花卉(牡丹、鳶尾花、櫻花)、鳥類(鶴)、昆蟲(蜻蜓)以及魚類(鯉魚)等動植物呈現在摩爾的銀制作品中。
摩爾最器重的學生之一便是波爾丁·法漢姆(Paulding Farnham,1859-1927)。作為蒂芙尼首席設計師,他是擅長以珠寶呈現自然植物美態的殿堂級大師,憑借一系列至臻至美的花形珠寶杰作,他成為當時最受贊譽的珠寶設計師。他最享譽世界的設計便是精美逼真的琺瑯珠寶作品。法漢姆敏銳捕捉到了當時一股正在逐漸興起的設計靈感:蘭花。這一在當時無比珍稀的花朵被富人們爭相追捧,其中不乏蒂芙尼的尊貴顧客。1889年,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為慶祝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而落成,在這屆名噪一時的博覽會上,由法漢姆設計的24款黃金琺瑯蘭花榮膺金獎,它們呈現不同以往的現實主義風格,令法國珠寶商都贊嘆不已,確立了法漢姆與蒂芙尼在全球珠寶界無可撼動的權威地位,并開啟了珠寶風格的全新時代。
蒂芙尼創始人查爾斯·路易斯·蒂芙尼 (Charles Lewis Tiffany) 之子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是新藝術(Art Nouveau)運動的領軍人物,他創造了一系列色彩繽紛的珠寶作品,完美捕捉到了繁花盛開、蝴蝶翩躚的美態。在隨后數十年中,蒂芙尼繼續傳承以自然為靈感制作珠寶的傳統。1956年,傳奇珠寶大師讓·史隆伯杰(Jean Schlumberger,1907-1987)加入蒂芙尼成為品牌首個專屬設計師,他與搭檔尼古拉·邦加德(Nicolas Bongard)一同創建了紐約最頂尖的珠寶工作室。傳奇時尚編輯戴安娜·弗里蘭(Diana Vreeland)是史隆伯杰的終生追隨者,她的贊許也使得史隆伯杰被整個紐約社交圈所追捧。在位于蒂芙尼旗艦店的專屬工作室和手工坊中,史隆伯杰將他對大自然最獨樹一幟的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設計出了一系列以花卉、鳥類和海洋生物為靈感的藝術珠寶杰作,時至今日仍令珠寶收藏家和愛好者心馳神往。
史隆伯杰的所有設計作品都由設計草圖開始(這些草圖如今收藏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中)。經過他的巧手,水母生出藍寶石觸須,月光石和鉆石身軀流光溢彩。若你無暇聞嗅自然的芬芳,史隆伯杰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自然靈感作品將令你銘記住大自然的無限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