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18世紀的村落”,設計師Jaya Pratomo Ibrahim說,“這個村子已經很美了,所以我要做的,只是盡量保持它原來的樣子”。Jaya把中式風格做到一種泛東方的意境,通意于園亭,陶情于絲竹。幾乎每幢房子前都有一個獨門院落,每個院落都在門簾處標有自己的名字:樂陶、若水療、吟香閣、法云舍……這里沒有電子門禁系統和門卡,而是保留了江南民居的銅門環。給入住客人的是一個竹節鑰匙圈,一個門牌號,一個鑰匙。而到訪的友人,則需叩門尋訪。
房內光線暗淡——因為在18世紀的中國,村民們用的還是油燈。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眼睛清凈了,耳朵開始聽見澗響,聽得松風,聽聞落花。法云舍圖書館,“無為”兩字懸掛作中堂,“O”(代表圓滿)作大壁畫。屋外的“共逍遙”匾與屋內的大“O”和“無為”形成了一個內外呼應的鼎立大局勢。和“共逍遙”匾搭配的對聯是“逍遙有能事,感激在知音”。對于一個在時代中不合時宜的隱者,知音是最為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