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解讀:
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邊界不清容易導致自我的界限與他人的界限混淆,從而太過緊密,侵犯到他人空間。但邊界太清晰又會缺乏彈性,難以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所以西塞羅說:“只有等性格和年齡變得成熟和牢固時,才能對友誼作出完整的判斷。成熟、理性的友誼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程辰和曉霖花費了2年時間才完成認識到熟悉的過程,而不是熱情撲上去,火熱膩在一起后受傷離去的一些閨蜜關系。
顯然,她們也是因為欣賞對方才愿意把對方當作朋友,這說明她們自身都比較成熟。在內心,她們都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完善的,所以她們的友誼也是一種參照,彼此能力、成熟度是相當的,這種友誼對雙方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這種欣賞也需要自身有力量,她們對自己某些特點是有了解與確定,才不會被女性內心更易生長的嫉妒吞沒,雖然嫉妒的情緒中也包含欣賞。
在真正的友誼中,她們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一起開心,分擔彼此的憂傷、焦慮,可以爭吵、相互攻擊……因為她們擁有成熟心態及完整的自我。
法國精神分析專家讓•皮埃爾•溫特說:“與在愛情當中投入強烈的情感及幻想相比,友誼中的自戀成分要少得多。”我們都希望在友誼中做自己,也希望朋友做他們自己,這意味著我們彼此吸引的正是對方的獨特性。
以上心理咨詢師支持:心理專家陶思璇、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