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加藤嘉一,1984年伊豆出生的日本人,在中國六年,時常在報章雜志發表觀點鞭辟社會弊端,
自傳體新書《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已經出版,被稱為“日版韓寒”;
春樹,1983年北京出生的中國妞,叛逆瘋狂,熱愛地下精神,曾登上美國《Time》雜志封面,被視為
中國80后代表,“新激進份子”。本期《嘉人marie claire》讓兩個經歷迥異的“80后”
坐到了一起,暢談當下中日年輕人的愛與性。
那么多人由性而愛,是因為做愛不僅讓他們感到快感,還有安全感和真實感,那是日常生活中難得的坦誠相待。
春樹:不久前我收到朋友從日本帶給我的“白色戀人”巧克力,她說在那里這個名字最受歡迎,但她在黃昏時分,也被歌舞伎町的西裝革履男人搭訕了,男人們一邊辛苦地背著電腦包一邊獻殷勤,這聽上去一點也不“白色”。
加藤嘉一:這是很常見的,大多數日本人,不管男女,到了歌舞伎町就好像找到了瘋狂的感覺。比如在KTV找女孩,給她買很貴的酒水的單。日本人的夜生活會不斷地換地方,先在一個地方吃飯,再到另一個地方喝酒,最多時候換五次,一直到早上在路邊吃碗拉面,再回家睡覺。不僅僅是周末,平時也是如此。吃完拉面就去上班或者上課。聽起來很“過勞”,但日本人都挺長壽的。
我是靠靈感謀生的人,只有閃婚的可能
春樹:那并不是因為你是個另類,而是因為你懂得主流價值觀是什么,你會情不自禁地用它衡量。我也會,但我想有一天終究會發現這兩者的偏差,那時你只有與愛和解。我覺得你會閃婚的。
加藤嘉一:肯定會。我是靠靈感謀生的人,只有閃婚的可能。我90%以上的時間都是理性的,感情只占10%不到,閃婚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正常”程序的結婚可能性更低。我不想在愛情和婚姻面前過于理智。
春樹:是不是現在許多日本年輕人也跟你一樣,不懂得愛情是怎么一回事?
加藤嘉一:日本社會看起來很穩定,實際上是“被”穩定,被主流價值觀、傳統文化和社會規則、利害關系穩定。人類最大最宏偉的使命是傳宗接代,社會穩定需要家庭穩定,所以絕大多數人最終會妥協,選擇結婚。愛情并不是他們最重要的議題。在當下的環境中很難找到與你相配的人,也許我結婚,但很可能不是跟最愛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