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蟬聯三屆、任期長達11年,是19世紀初以來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是冷戰的重要人物之一。1976年,還不是首相的她在演講中抨擊蘇聯,作為回應,蘇聯紅星報稱她為“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對這個稱呼卻很滿意,認為符合自己的性格。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逝世,享年87歲。這位被父親形容為“99.5%是完美的,另外0.5%要是稍微溫和一點就好了”的“鏗鏘玫瑰”,回望她的一生,也是對逝去時代的回顧。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開雜貨店養家的父親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他常告誡瑪格麗特: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隨波逐流。
圖為瑪格麗特父女。
撒切爾夫人小時候受艾爾弗雷德-羅伯茨(她的父親——一位從食品雜貨商人發家致富成為格蘭瑟姆市市長的保守派人士)的影響,對保守派的觀點和立場有一定的認識并對政治有了濃厚的興趣。
圖為1934年,九歲的瑪格麗特在亨廷托爾路小學。穿校服裙的她,但坐姿隨性,有些男孩子氣。
瑪格麗特學業成績優異,她在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學習化學期間,于1946年成為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1948年,她走上議員競選路,但在1950年、1951年接連失敗。她不停地演講、宣傳,終于在34歲(1959年)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名女議員。
圖為1950年,在一間酒吧內,一場政治辯論后,撒切爾與幾位選民一起唱歌。
為了能夠去牛津大學繼續學習,她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了通常學四年的拉丁文,1943年進牛津大學她學習化學專業,對于化學的熱情遠沒有她對政治的熱情,她到這里不久就參加了這里的保守黨協會并成為主席,18歲的她曾說過“政治已溶進了我的血液”。
圖為1959年10月, 她當選為議員。
1951年,瑪格麗特與商人丹尼斯·撒切爾結婚,之后改隨夫姓,成為瑪格麗特·撒切爾。與富商的結合使她迅速進入英國上流社會,也為她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1953年她生下一對雙胞胎卡羅爾和馬克,但生孩子4個月后她便回到了法庭。
由于撒切爾一心撲在政治上,兩個孩子都是由保姆帶大的。
她在1951年結婚后攻讀法律,是因為競選議員時通曉法律是很重要的。1953年她就取得了當律師的資格。在作為在野黨影子內閣人士時,她為了反駁對手,不斷的積累大量數據與信息,以無法反駁的語言擊敗對手。在作為保守黨領袖競選期間,她馬不停蹄地到全國各地進行演講,早上7點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點才就寢。
1970年10月,撒切爾夫人在布萊克浦的保守黨大會。
為樹立起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撒切爾接受廣告師戈登·里斯的指點,開始講究著裝,注重發型,還整形了牙齒。戈登還為她聘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指導及一流的演說家,指導她的演講姿勢,以便使她的演講更具政治家的風度。此外,媒體上還經常會出現撒切爾買菜做飯,為丈夫泡茶的賢良一面。
圖為1979年4月7日,時任保守黨黨魁的撒切爾在倫敦一家蔬菜店買菜。
1979年5月3日,英國首相在工黨和保守黨之間進行決選,撒切爾取得勝利,入住唐寧街,開始了她長達11年半的撒切爾時代(共任三屆首相)。
圖為撒切爾抵達唐寧街10號。
甫一上任,撒切爾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核心是以自由市場來代替政府干預;鼓勵市場機會和私營企業;反對國有化和中央集權。
圖為1979年5月4日,撒切爾與丈夫丹尼斯入主唐寧街10號。
撒切爾夫人和丈夫丹尼斯在保守黨總部外向人群揮手致意。
1979年,撒切爾夫人與丈夫丹尼斯現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979年,撒切爾夫人身著長禮服裙,在東京峰會上會見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日本明仁天皇。
1979年10月28日,倫敦,撒切爾夫人歡迎到訪的華國鋒。
撒切爾夫人一上臺便拋棄了“共識政治”。撒切爾信奉貨幣主義理論,上臺后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的勝利和一個四分五裂的反對派幫助撒切爾夫人在1983年換屆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1984年,她僥幸逃過了愛爾蘭共和軍設置在布萊頓的保守黨大會的炸彈。
圖為1983年1月8日,撒切爾對??颂m群島進行了5天訪問,期間,她登上安特里姆艦與軍官和士兵交談。
在外交事務上,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個人關系,基于對共產主義的共同的不信任,與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相結合。撒切爾夫人被戲稱為英國的“鐵娘子”。她熱烈歡迎改革派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崛起。
1984年12月22日,美國總統里根和撒切爾夫人抵達戴維營后揮手致意。
1989年4月6日,倫敦唐寧街10號外,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左)傾聽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此前雙方領導人進行了最后一輪會談。撒切爾是西方第一位對戈爾巴喬夫擺出友善姿態的國家領導人。撒切爾在就任首相期間見證冷戰的終結。
撒切爾夫人在外交上一貫奉行強硬政策:
·與美國總統里根結成緊密盟友;
·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通過重創阿根廷軍隊奪回馬島;
·撒切爾夫人曾4次訪華,1984年與中國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歸還香港;
·撒切爾夫人一生反對蘇聯,并致力于瓦解這個龐大機器;
·在遭受愛爾蘭共和軍襲擊后,表示對恐怖分子決不妥協;
·拒絕加人歐元區
撒切爾夫人是冷戰的重要人物之一。1976年,還不是首相的她在演講中抨擊蘇聯,最著名的一段是:“當我們把一切放在大炮前面時,他們卻把大炮放在黃油前面?!弊鳛榛貞K聯紅星報稱她為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對這個稱呼卻很滿意,認為符合自己的性格。
1982年9月22日,天安門廣場,趙紫陽歡迎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這篇重要談話《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1993年9月23日由新華社全文播發。
1982年9月25日,撒切爾夫人抵達上海訪問,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設宴歡迎。在不到2天的訪問中,她參觀了上海生化所、江南造船廠,并為新貨輪命名為“世誼”號。圖為撒切爾在江南造船廠參觀。
1982年10月26日,撒切爾夫人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1984年12月19日,鄧小平會見前來參加中英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字儀式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英國政府在聲明中承諾,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權歸還給中國。
1984年12月19日,撒切爾夫人和趙紫陽簽署香港協議之后。
1984年12月19日下午,鄧小平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英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共同聲明: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權交接。
1984年6月9日 在倫敦舉行的經濟峰會上發表演講。
1986年1月20日,英法兩國宣布建設海底雙軌隧道,在新聞發布會上,法國總統密特朗(左)與里爾市市長Pierre Mauroy,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法國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在現場分別交談。
1986年2月1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在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禮堂簽署共同建造英法海底隧道協議。
1986年6月9日胡耀邦訪英時,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出席了在英國唐寧街首相府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包玉剛基金會和英國關于設立中英友好獎學金諒解備忘錄》的簽字儀式。
1987年,在布萊克浦發表保守黨大會閉會演講后,撒切爾贏得了觀眾長達11分鐘的起立鼓掌。當年,撒切爾第三次當選英國首相,創下自利物浦勛爵以來連任首相的最高紀錄。
1987年6月4日,JCB工程機械公司,挖掘機組成一個拱頂大道歡迎撒切爾夫婦到訪。
1988年,撒切爾夫人與當時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翩翩起舞。
1988年8月7日,泰國和柬埔寨邊境,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正在聽難民營的柬埔寨兒童唱歡迎歌曲。這是撒切爾夫人首次訪問泰國和柬埔寨邊境,捐贈了3.5億美元以援助抵抗運動領導人西哈努克親王。
1989年,撒切爾夫人和丈夫丹尼斯共同慶祝保守黨的第三次獲選。撒切爾夫人在1989年保守黨黨內選舉中繼續以壓倒性優勢連任領袖。
1989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總統老布什在唐寧街10號外。
1989年10月13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黑澤舉行的保守黨會議結束后接受大家的掌聲。
1989年11月24日,美國總統老布什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從直升機著陸區乘坐高爾夫球車前往戴維營。撒切爾夫人將與布什總統進行為時4小時的會談。
1990年,撒切爾離開唐寧街10號。這位本世紀英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女政治家于15年前就任保守黨領袖,11年前入主唐寧街就任首相。她給英國整個80年代打上“撒切爾時代”的印記。
1990年11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布,決定辭去保守黨領袖和首相職務。撒切爾夫人離開唐寧街10號前往下議院。
1990年11月28日 結束首相生涯與丈夫與丈夫丹尼斯離開唐寧街10號。
1991年9月11日,江澤民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
1995年10月23日,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華盛頓迎來70歲生日,她正在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
2000年,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做任期的最后一次演說,她的丈夫Denis在背后注視著她。
2000年,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和撒切爾夫人在2000年英國保守黨年度會議上。
2002年4月1日,英國倫敦,朱镕基會見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2003年2月14日,做完心臟手術的撒切爾與丈夫現身回到家中
2008年3月8日下午,在倫敦一家醫院接受檢查后,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出院,返回倫敦的家中休息。時年83歲的撒切爾夫人是英國迄今惟一一位女首相,下野前執政11年。不過,“鐵娘子”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記憶力嚴重衰退,正在經歷著痛苦和掙扎。
2012年10月23日,八十七歲生日的她和的兒子、兒媳在一起。
在自傳《唐寧街歲月》中,撒切爾夫人寫道:“如果沒有丹尼斯在身旁,我根本不可能擔任11年首相。”丹尼斯是她的丈夫,已于2003年去世。媒體曾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丹尼斯去世后多年,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撒切爾夫人,早上醒來的第一句話是:丹尼斯呢?
早在2000年時,75歲的撒切爾夫人就開始顯露出老年癡呆的病癥。而年過80歲,這一病癥愈發明顯,她總是忘記丈夫已經離世,而女兒卡羅爾不得不經常告訴她這個“壞消息”。
年邁時的撒切爾夫人渴望兒子和女兒能抽出時間更多陪伴自己,但填補她黃昏空白的多為友人。但是,撒切爾與女兒卡羅爾的關系不融洽。
卡羅爾雖對母親的事業充滿敬意,但對她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滿。丈夫去世后,撒切爾幾次一個人過圣誕節。去年,也就是生前最后一個圣誕節,女兒同意陪她這讓撒切爾感到十分欣慰。
當地時間2013年4月8日上午,撒切爾在她最喜歡的倫敦麗茲酒店里平靜去世,終年87歲?,F任首相卡梅倫表示,這位被奉為“改變英國”的“鐵娘子”拯救了英國,并稱其為“英國和平時期最偉大的首相”。
在BBC舉辦“100名最偉大的英國人”評選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丘吉爾、黛安娜、莎士比亞和威靈頓。
英國首相府“唐寧街10號”對外宣布,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不是國葬,不過,葬禮規格將同英女王的母親以及王妃戴安娜一樣。此外,遵從撒切爾夫人的遺囑,她的遺體將不會供民眾瞻仰。
撒切爾夫人生前希望,她離世后,民眾不要贈送鮮花,而代之以向醫療和慈善機構捐贈。撒切爾夫人的葬禮將在圣保羅大教堂舉行,隨后予以火化。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表示,美國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獨立的捍衛者。
奧巴馬在聲明中說,作為一國首相,撒切爾幫助英國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為美國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決心,我們可以贏得冷戰。”
奧巴馬還說:“米歇爾和我向撒切爾的家人和所有英國人轉達這一信息,那些她畢生奮斗的事業——自由人民團結起來書寫自己的命運——也是我們至今所奮斗的目標。”
首相卡梅倫當天表示,英國失去了一名“偉大的領導者”。
韓國總統樸槿惠對已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她表示,自己雖然沒有真正見到撒切爾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后發表聲明贊揚撒切爾為“非凡的領導人”,為眾多女性樹立了一個榜樣。默克爾說,撒切爾是“非凡的領導人”,在冷戰時期,她為克服歐洲分 裂起了關鍵性作用。默克爾還稱,她將永遠不會忘記撒切爾所作的貢獻。默克爾稱,人們將銘記撒切爾,不僅因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權力殿 堂的先鋒,為眾多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法國總統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爾是一名偉大的人物,她在英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稱贊撒切爾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將與英國民眾分享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