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許久未露面的女導演、演員賈玲在微博發文稱,自己消失1年多里,拍了一部電影,叫《熱辣滾燙》,將于大年初一上映。
同時,賈玲也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我也成功減了100斤,并且練成了拳擊手的樣子。”幾乎是在一瞬間,相關話題 # 賈玲減了100斤 # 沖上微博熱搜第一。而在今年6月,“賈玲為了新角色要減重100斤”就曾登上熱搜。
對此,粉絲關注最多的問題就是:“她到底怎么減的?”
明星減重不可盲目模仿,科學減重才更適合普通人
演藝圈關于“極速瘦身”的例子并不少。
阿米爾汗在《摔跤吧!爸爸》中因角色需要五個月瘦身52斤;鄧超在《影》中分飾兩角,15天內減重10斤;克里斯蒂安貝爾更是一位可以隨意變化體重的演員,在多部電影中展示差異巨大的身材。
事實上,明星、演員們有專門醫療團隊待命隨時監測干預指導,減脂計劃都是提前制定好的且根據指標隨時調整,短期內可以為了拍戲減重。但對普通人來說,這樣的減肥方法很容易快速反彈,也很難維持日常工作。
伊能靜分享的“秦昊減肥食譜”曾火爆全網,最終引得當事人親自下場規勸“不建議一般人嘗試,對身體傷害很大”。減重不是節食,而是均衡膳食和合理運動相結合,長期控制、保持健康體重才更重要。
這就是所謂的“應急減重”與“健康減重”的區別。普通人減重,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做到循序漸進,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那么,適合普通人進行體重管理的科學方法有哪些?俗話說“管住嘴邁開腿”“七分吃三分練”,科學的飲食控制與個性化的運動計劃是繞不開的內容。
在飲食上,要以低鹽和低脂,以及低糖的方法去進行食物攝取,避免暴飲暴食,可以多吃優質蛋白,補充膳食纖維。運動方面,可以進行快走、跑步、游泳、跳繩等運動,建議每天運動45-60分鐘,且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避免熬夜、抽煙、喝酒等,以及保持心情愉快,乃至可以多泡腳促進自身血液的循環,對于體重管理也有莫大的益處。
然而,大多數人不僅難以忍受饑餓與美食的誘惑,就連運動也是難以堅持,至于藥物和手術更存在安全隱患。近兩年,市面上不少充滿高科技的創新型體重管理解決方案與產品,因此頗受消費者追捧。
全球健康體重管理市場火熱,新型產品與解決方案走俏
過去一年,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一種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型“注射型減肥針劑”產品在海外橫空出市,迅速引爆全球體重管理市場。商業巨鱷、明星達人、權威媒體、健康專家紛紛下場,“體重管理”成為2023年度消費熱詞。去年9月,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市值一度超越法國奢侈品巨頭LV集團 ,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而在《經濟觀察報》發布的2023年度現象級消費爆品盤點中,一款名為“亦餐小紅粉”(官方產品名亦餐口服纖體粉),主打“天然GLP-1”、“口服植物司美”概念的身材管理產品首次上榜。公開資料顯示,該款產品由澳洲植物基營養品牌eimele亦餐推出,上市前已獲得澳洲TGA(澳大利亞藥物管理局)認證,亦餐小紅粉在天貓國際“海外保健體重管理新品榜”中排名TOP1。
“亦餐小紅粉選用純植物配方,其專利成分Reducose™能促進人體自身生成GLP-1,實現和體重管理針劑司美格魯肽同等工作原理。”eimele中國市場負責人表示,亦餐小紅粉在中國上市一周便賣出12.7萬盒。據其真人測試數據顯示,服用8周平均體重下降2.86%,平均BMI下降2.75%,“相較于‘瞬間瘦身’的震撼感,我們更提倡用科學健康的方式進行體重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時代,“互聯網 + 健康瘦身”產品也日漸風靡,以運動和食譜為主,搭配強大的數據監測以及各種一對一體脂師監督功能等花樣服務,KEEP、薄荷健康、悅動圈等應用APP大行其道,趨漸剛需。
當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認定肥胖是全球成年人最大的慢性疾病,2022年,歐洲有超過120萬人的死亡與超重和肥胖有關,美國的肥胖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而我國超重人口占比也達到了34.8%。巴克萊銀行預計該細分市場有望在十年內達到1000億美元,而摩根士丹利也將2030年全球抗肥胖藥物市場規模從540億美元上調到770億美元。
在體重管理領域,各種垂直類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依舊大有可為。而“賈玲暴瘦引起熱議”的話題,也只不過是時代對于“體重焦慮”的一個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