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即將到來之際,颶風桑迪(Sandy)日前也席卷美國東海岸,給當地帶來巨大損失,一時間多張《后天》的劇照在網上被當成災難現場流傳,也讓部分網友信以為真。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中的災難場景越來越逼真,而且加上一定的藝術處理性,帶來的震撼更為強大。
Top25:《日本沉沒》2006
震撼場面:
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大概是全球這么多民族里最為深厚的,畢竟生活在一塊每天都在地震的小島上,難免會胡思亂想。而《日本沉沒》就爽快地把災難放在了自己的國家里,而且還是直接把整個國家搞滅亡的劇情。這部電影在70年代的版本里曾經非常轟動,真正的大場面,讓人記住的只有一幕:女主角孤獨、無助地看著地震引起的海嘯,鋪天蓋地地朝自己襲來——在這一刻,做什么都沒有用了,平靜地閉上雙眼,等待命運的光臨吧。
Top24:《唐山大地震》2010
震撼場面:
地震戲在這部電影里并不是重頭戲,而且片中的特技并不屬于一流的CG。相反,人物的情緒,和情感戲,倒是非常出色。未婚先孕也好、自主創業也好、乃至是母親給女兒的懺悔一跪,都極具中國特色。只是,影片電視劇一般的敘述方法、簡單直白的情感表露,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這種情感的震撼性打了折扣。其實,這種說故事的方法,向來就是中國人說故事的傳統方法。
Top23:《活火熔城》1997
震撼場面:
1994年,洛杉磯曾經遭受過一次非同小可的大地震,經濟損失超過300億。而這次大災難之后,電影人顯得也開始在思考這個造夢的好萊塢是否安全,于是,三年之后,《活火熔城》面世了。這部電影以地震開場,但講述的卻不是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而是地震讓火山從沉睡里蘇醒,開始爆發毀滅城市的過程。這部電影為了體現出火山對城市打擊的“意外”,特別安排了熔漿從市中心開始爆發蔓延。于是,影片里最震撼的場面出現了:紅色的火山熔漿,慢慢的從人的腳侵蝕到整個身體,這種痛苦,相當的B級片。
Top22:《海云臺》2009
震撼場面:
從電影節奏而言,這部韓國制作的《海云臺》嚴格遵循著好萊塢類似災難大片的拍攝手法,比如一開場先是描述一場若干年前的類似災難,以及對男主角造成的影響;然后幾分鐘后就轉到今時今日,災難同樣地降臨了。有盡心職守要把災難提前預告的科學家,也有認為災難不可能發生然后總是百般阻撓拖延時間的領導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在災難來臨之前做著各自事情的人,然后,就是災難降臨。影片最為震撼的就是主角看著海嘯鋪天蓋地襲來的場面,那一刻之后,每一個海濱城市都要面臨的危機,給觀眾好好的展現了一番。
Top21:《傳染病》2011
震撼場面:
和《恐怖地帶》一樣,《傳染病》講述的也是一種新型的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地球上肆虐,終被人類制服的影片。和《恐怖地帶》不同,這部電影采用了以科學性和寫實性為第一要旨的表述方法。無論是科學研究、隔離保護還是對病情擴散的描寫,都相當寫實。影片拋卻了故事性和奇觀化的展示,而這種凜冽、犀利,讓人毋庸置疑的拍攝手法,成為了影片里最讓人震撼的場面。
Top20:《十萬火急》1996
震撼場面:
隧道這樣的地方,大概每個人呆在車里經過的時候,都會有那么一點點忐忑:萬一出什么事,困在里面可怎么辦?《十萬火急》就把這種擔心拍成了電影。一輛裝滿化學物品的卡車在隧道里出了車禍,卡車的爆炸使得隧道坍塌,出入口都被堵死。此時隧道內一片火海,彌漫著有毒煙霧,河水也在不斷涌進,而史泰龍扮演的威猛男主角也就此登場開始拯救蒼生。而整部電影最震撼的場面倒不在隧道里的生死逃亡,而是結尾部分,利用爆炸后海水的托力,將主角一行從海底把他們炸到海面的段落,相當的爺們,相當的英雄,相當的熱血——只是這事看上去雖然很過癮,但我們真在隧道里出現險情的時候,還是千萬別去模仿的好。
Top19:《世貿中心》2006
震撼場面:
在這部表現911的影片中,導演奧利弗·斯通并沒有直接表現飛機撞大樓的情形,而是從側面來展示這一事件。影片的場面并不算大,但是卻在氣氛、感覺、質感上做的相當到位。尤其是對人們的心態以及情感的描繪,十分到位。而且,在這種慌亂和紛雜的場面中,斯通還著重展示了紐約的消防隊員對工作的一絲不茍和奮不顧身。這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演員表演的內容,成為了超越大樓倒塌的最令人震驚的元素。
Top18:《滅頂之災》2008
震撼場面:
這部電影的取材角度大概是災難電影里最不常見、最特別的——大自然忍耐不了人類的自私自利,于是植物集結起來,以風為媒介,播撒令人自殺的神經病毒,讓人以各種血腥殘忍的手法自殺。這部電影最震撼的場面發生在開場:公園里,安詳散步,有說有笑的眾人,牽著小狗的行人,還有聊著天拉著家常的一對姐妹淘。突然間,所有人停下腳步,神情呆滯。而后,開始后退,接著,各自尋求著“最佳”的死法。越簡單、越安靜的死亡,越顯得可怖駭人。
Top17:《科洛弗檔案》2008
震撼場面:
這部用手提攝影機以“偽紀錄片”形式所拍攝的科幻災難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非常規的災難電影——它雖然充滿了逃亡,但直面怪物的鏡頭卻非常少。整部電影還在前面半小時有著各種沉悶的絮絮叨叨,看著主角睡覺、醒來、吃早餐、購物,開派對,吵架……正當我們懷疑是不是拿錯碟的時候,全片最震撼的場面終于來了——幾聲悶響,大地震動,以為地震的眾人從屋里跑到街道上,剎那間砸過來一個重物,定睛一看,竟然是自由女神的頭。這一幕要真的發生在現實里,想必大家也一定會向影片里的眾人那樣,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留念吧!
Top16:《山崩地裂》1997
震撼場面:
這部由前任007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災難片在劇情設置上中規中矩,無外乎是執著于科學研究的憂郁男主角,無外乎是火山爆發里奮力拯救妻子但仍然痛失所愛,而這部電影在前面一個小時的各種意料中又不得不經歷的憋屈和壓抑里,終于迎來了最震撼的場面:巖漿噴薄而出,開始毀滅整個小鎮。只是這部電影大概因為預算的關系,場面并不算大,不過巖漿吞沒小鎮的細節卻做得精致而真實,倒也能足夠鎮住那些平常并見不了活火山爆發壯觀場面的觀眾們。
Top15:《海神號》2006
震撼場面:
要論海難的慘烈程度和令人嗔目結舌、超越人類想象的地步,《海神號》比《泰坦尼克號》更加奇觀。影片中,整個海神號被海浪掀翻,變成了底朝天的一艘游輪,其中的乘客沒有幾個幸存了下來,幾乎全部死光。這個浮殍遍地的鏡頭,令人惡心也令人側目。這個版本的《海神號》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影片,原作以杰出的特效而掀起了災難片的狂潮,使得災難片成為了百試百靈的票房妙藥。而翻拍版,則在特效上繼承的原作的優點。
Top14:《神秘代碼》2009
震撼場面:
時間,數字--這一組看上去沒有什么關聯的數字在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約翰尋找下呈現出了“預言”的意義。而最后兩個令人困惑的符號也在約翰不斷的追問和研究之下顯露出了真正的意義--原來在未來的某一天,整個地球上的全人類都要死掉,除了那些能聽見“神的召喚”的天賦異稟的人。得知事件真相的約翰先是震驚,其次便是無奈。因為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再做什么也是無濟于事的。
Top13:《恐怖地帶》1995
震撼場面:
一粒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吐沫星從患者的嘴巴里噴出,無意間被一個健康的人“接收”。這個吐沫星從嘴巴進入到了人體內,隨即感染了這個健康人。這個鏡頭完整地(不一定科學)表現了病菌的傳播方式,帶給了人們極為深刻的視覺以及心理印象。在病毒變異,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之后,類似的鏡頭在通風管道內又出現了一次。這兩個鏡頭,雖然很相似,但是卻從視覺上給我們展示出了同一種病毒的不同途徑的傳播過程,適合做科教片的片段。
Top12:《垂直極限》2000
震撼場面:
《垂直極限》的故事發生在K2,片中的那些白雪皚皚的山巒和壯觀的景色組成了整部影片里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段。沒有爆炸、沒有讓人看得七竅生煙的特效,這部電影就用平實、樸素的鏡頭和巧奪天工的鏡頭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愛、承諾以及信仰的故事。片中最震撼的場景來自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各種各樣的洞穴、巖壁和山峰上的景觀,令人在無比向往的同時又心有余悸。
Top11:《完美風暴》2000
震撼場面:
颶風愛麗絲和兩股強氣流相遇,匯合新形成了史上最強的風暴,因為沒有人能對其命名,所以只有叫它"完美風暴"。在海難片大腕沃爾夫岡·彼得森的調教下,驚人的天氣效果成為了影片具有觀賞性的部分。更令人稱奇的是,片中的很多鏡頭,是在真實的海浪中拍攝的,雖然拍攝的時候風暴中心已經過去,但是海面上依然有10-15英尺(約合3.1-4.5米)的巨浪。這種不要命的拍攝過程,比影片的視覺效果更加震撼。
Top10:《天地大沖撞》1998
震撼場面:
逼近那個傳說中的99年世界末日的時候,出現了大量末日題材的電影,其中1998年兩部“彗星撞地球”題材的直接撞車更是顯露出好萊塢對這個題材的熱衷。和《絕世天劫》的邁克爾·貝式煽情不同,《天地大沖撞》更傾向于“寫實路線”,以總統、宇航員、熱愛自然的少年、茫然恐慌的民眾等等各種不同年紀不同身份的角色去多線敘事,組成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清明上河圖。而在整部電影里最震撼的場面是,當民眾終于得知彗星即將擊中地面時的恐慌大逃亡。當整條公路上橫七豎八的汽車前不見首,后不見尾的堆砌在一起時,觀眾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當有一天世界陷入混亂之時,我們的處境會是如何。
Top9:《阿波羅13號》1995
震撼場面:
全片近三分之一的場景都發生在逼仄的太空艙內,沒有爆炸、沒有大場面--所以,《阿波羅13號》的震撼,并不來自于奇觀化的視覺效果,而是來自于導演對整個登月并返回的計劃的細致表述。在朗·霍華德的描繪中,宇航員們的冷靜、沉著,地面控制中心的有條不紊以及一些工程師的創造性工作,宇航員家人心情的變化,以及宇航員情緒的發展,都被事無巨細地表現了出來。這些細節,綜合在一起,便成為了影片中最令人好奇、也是最令人人難以忘懷的部分。歷史,真相,就源自于細節,不是么?
Top8:《哥斯拉》1998
震撼場面:
核輻射制造出了一個巨大的怪物,這個怪物也是因為護犢心切,而在紐約城里橫沖直撞,到處制造混亂。軍方人員,希望能在一條大橋上結束它的性命,便設計把哥斯拉引到了大橋之上,然后又派出了兩架戰斗機朝大橋發射導彈。雖然導彈精準命中目標并且也發揮出了相應的威力,但是哥斯拉并沒有因此而死亡。這一擊反而激發出了這個巨大怪物的“戰斗潛力”。發怒的哥斯拉,立即展開了報復行動,它所到之處,全部化成廢墟。
Top7:《龍卷風》1996
震撼場面:
《龍卷風》大概是在災難電影里最能讓地球人感同身受的那一類電影,因為全球每年都有上百起因為龍卷風而造成的災害,而在這部電影里,大概導演嫌災難還不夠刺激,還設計了一條主角既要逃避龍卷風,又要和龍卷風近距離接觸,收集科學數據的情節。于是乎,在一場意外到來的龍卷風里,主角一行開著車,既要把龍卷風的數據給收集了,又得一路狂奔避免被吸進龍卷風里落得一個尸骨無存的慘淡下場。與龍卷風賽跑的小皮卡,在電影里成為全片最震撼觀眾的場面,看完這一段,我們只能感嘆,無論科技有多么的先進,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還是顯得太稚嫩了。
Top6:《后天》2004
震撼場面:
全球變暖,極地的冰川融化,大量冰山塌陷墜入海洋之中。冰山的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熱量,使得地球進入了新世紀里的冰川期。龍卷風、海嘯、地震開始在全世界肆虐。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被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后,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所有的一切科技設施全部被凍上了——沒有電、沒有通訊、沒有暖氣,人們只能靠燒書來取暖。而科學家霍爾,也只能靠一套在極地科考的裝備,才能在紐約這個曾經的國際化大都市里行動。
Top5:《絕世天劫》1998
震撼場面:
在這部電影中,“爆炸貝”的爆炸技巧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施展,因為影片中的爆炸場面非常少,少到了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只有片尾隕石爆炸那一個鏡頭。不過,在蒙太奇的交相輝映下,這個“絕世天劫的爆炸”鏡頭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出來。我們不僅從當事人的角度看到了爆炸、更從外太空、NASA的監視器以及從地球上的普通人的角度看到了這次爆炸。據說,有13家特效公司為這個整部影片效力,而這個爆炸鏡頭更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Top4:《世界大戰》2005
震撼場面:
開場火星人的正式登場是全片最為震撼的場面。狂風大作,閃電一個接著一個,烏云密布全城,眾人還不知道這鬼天氣是怎么了;這時候,地面裂開,火星的戰爭機器從地底升起,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又粗又紅的激光射出,所到之處人類盡數化為灰燼。而湯姆·克魯斯被主角光環所籠罩,在接下來的勝利大逃亡里,穿過無數的街道,身邊的人死了一個又一個,沾滿一身的“骨灰”,但那外星人的激光就是射不到他身上。不過,觀眾倒是看得提心吊膽,大汗淋漓。
Top3:《2012》2009
震撼場面:
玩特效、玩場面的羅蘭·艾默里奇在這部電影里又把整個視覺效果升了一級。無論是山崩地裂、海水倒灌;是城市坍塌,諾亞方舟這樣的大場面,都被他玩弄在鼓掌之間。整部影片最震撼的場面有兩處,一處是主角們開著飛機逃離行將坍塌的山巒的場景,另一處人類和動物共同登上諾亞方舟的場景。但當真的“2012”來臨,人類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出電影中的“方舟”來呢?
Top2:《獨立日》1996
震撼場面:
外星人的飛船“蒞臨”地球,安營扎寨之后在同一時間開始對地球施行大規模的襲擊行動。美國成為了受難的“重災區”--林肯紀念堂、白宮、國會山等等政府職能部門成為了被秒殺的對象。一瞬間,地球上最強大的美國成為了最脆弱的國家。面對著這種不知來歷、堅不可摧,在某種程度上是超出了人類理解范圍的對手,山姆大叔一時也無計可施。
Top1:《泰坦尼克號》1997
震撼場面:
從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一直到整艘船沉入海底,這接近一個小時的故事,是影片的高潮,更是這部電影的震撼場面。歷數這個片段中值得記憶的閃光點的話,我們會發現卡梅隆在這沉船的奇觀化中加入了太多的人文性質的內容: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的弦樂四重奏、死到臨頭還在為了金錢而糾結的船員,自私的富人和無私的窮人,以及到了最后一刻才見諸真情的杰克和露絲。恐怕他們的故事,才是“生離死別”這四個字的最好詮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