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間怎么稱呼才恰當?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編輯:Faith 導讀:職場菜鳥都有這樣的感受——如何稱呼新同事,是入職后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叫得太生硬顯得生分,叫得太親昵又會惹來傳聞。游走職場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學會恰當的職場稱呼,也是個技術活兒。 稱呼 同事關系 職場菜鳥 稱謂 職場菜鳥都有這樣的感受——如何稱呼新同事,是入職后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叫得太生硬顯得生分,叫得太親昵又會惹來傳聞。游走職場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學會恰當的職場稱呼,也是個技術活兒。 新人困惑職場稱呼 眼看下周就要去實習單位報到了,大四的小秦忐忑不安。新公司是家外企,大家都有英文名字,理論上說應該稱呼英文名字。但自己是新人,直接叫名字會不會太隨便,要不要加后綴?他舉boletest例說:比如有位叫Anna的女同事,是直接叫她Anna,還是Anna姐,又或是Anna前輩? 他覺得直接叫Anna有點隨便,但叫Anna姐,女人大都忌諱年齡的,這樣會不會犯忌?如果叫Anna前輩,會不會太“作”了,說不定別人還以為你韓劇看多了。為此,小秦糾結了好一陣。 叫得親昵反遭領導冷落 怎么稱呼合適,不僅是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要學,就連從一個公司跳到另一個公司的老手,也同樣要小心,不然說不定就栽個跟頭。 陳小姐原先在一家私企上班,直接主管是個年輕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帥哥boletest”,他也一概笑嘻嘻地應承下來,十分受用的樣子。 經過一番努力,陳小姐跳槽到一家有規模的大公司。她發現自己的主管也是個年輕小伙子,于是也直接以“帥哥”相稱。她不知道的是,這家公司制度一向嚴謹,看她這么大膽親昵地稱呼領導,不少人揣測起她是不是有啥背景。而被她稱作“帥哥”的領導,也頗為尷尬,又不好明說。 陳小姐起初還渾然不覺。過了一段時間她才發覺,主管常跟別人有說有笑,但一跟自己說話態度就一本正經,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話題也很少交流。“究竟是我哪里得罪人了?”她忍不住向好友傾訴,對方幫她分析:主管這么做,也許就是被她那句“帥哥”搞怕了,特意跟她撇清關系呢。 學會察言觀色因地制宜 不少新人要問,“職場上有沒有能通吃的稱呼啊?”混跡職場多年的劉小姐對此就頗有心得,“曾經有,但現在人更講究因人而異。”對于大部分公司,喊“哥哥”、 “姐姐”很吃得開。她就用“姐姐”稱呼女上司。“這boletest.cn其實是彈性很大的一個稱呼,既有對年齡身份的確認,表示尊重;又暗含了撒嬌的味道,能迅速拉近感情。” 不過,具體情況還是要因人而異。她提到隔壁部門的一個女主管,看起來30多歲了,還是單身,也從不對外透露年齡。“她對打扮特別講究,還熱衷研究各類保養品。像這樣在乎年紀的,千萬別亂喊‘姐’啥的,說不準就會惹來對方的不爽。” 職場建議 政府、國企、日韓等企業:體現等級觀念 據人力資源專家寇家倫介紹,國有企業和等級觀念較重的韓資、日資企業,最好能以姓氏加級別來稱呼同事及領導,如王經理、于總等,能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寇家倫特別建議,稱謂副職領導一定要看準場合。 如果只有副職和比他層級低的同事在場,一定要省去“副”字,比如李副局長直接稱為李局長,顯示對對方的尊重。把某位副職領導介紹給他人時,如果正職不在場, 既要明確表示職位,又要顯示尊敬,不妨稱謂“國資委副主任楊某某楊主任”。如果有正職在場,所有副職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則自討苦吃。 民營企業:可以適當叫昵稱 在 一些新興企業,同事關系比較輕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間,私下里用些昵稱,可以潤滑緊張的人際關系。但是公司以外的工作場合,一定要注意不能叫對方的昵稱或者是“老兄”、“小弟”隨便叫,而要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的姓氏加職位,這樣才能把你們在本單位的職位,承擔什么責任等信息傳遞給對方。 歐美背景的外企:英文名最流行 在有歐美投資背景的外企中,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你不妨也取個英文名字。 1 / 13 圖集列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