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是一種儲蓄
——載著夢想用心生活,就這樣遇見哈佛
鐘嘉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分子流行病學方向博士三年級在讀
姓名:鐘嘉籍貫:浙江杭州新浪微博:@鐘嘉J學習經歷: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學,浙江大學本科,中國科學院碩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三年級在讀寄語:每一個過去都連接著現在,每一個現在都連接著未來
我的成長,絕不是藍天碧浪一帆風順的航行,也不是晴空萬里胸有成竹的翱翔。從一個站墻角的“后進分子”,到一個與重點高中擦肩而過的平凡學生,我的興趣與熱情仿佛從來都沒有走在學業的“正軌”上。我始料未及,很多熟識我的師長和同學也從未想到,歪打正著,我卻步入世界知名最高學府之一——哈佛大學,并一腔熱情,立志以德、志、愛為根,將公共衛生作為我畢生的事業。
踮起腳尖的童年
我是一個典型的射手座女生,熱愛自由,厭煩約束,常常突發奇想,并富有冒險精神,這顯然沒給我的童年帶來多少掌聲和褒獎。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是老師眼里調皮的搗亂分子。中小學時期,每份成績單上的教師評語都出奇的一致:“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老師希望你把聰明的頭腦用到功課上。 ”然后就是一系列待治癥狀:上課講悄悄話,愛做小動作,作業不按時交,等等。如果有一天我重回舊地,應該去教室的后門角落站一站,因為不乖被老師列為特殊關照對象的我就是在那寂寞的角落里,與幾個調皮男生為伍,慢慢練就了刀槍不入的厚臉皮。
然而,厚臉皮也會被羞愧燒紅。老實說,我也向往鮮花和表揚,不然,每次拿著考卷回家要父母簽名時,不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犯罪感,也不會在拿到成績單時反思到深夜,然后和媽媽連夜奮寫“辭舊迎新雪恥計劃書”。其實,出生在醫生家庭的我,從小就很清楚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可惜以我當時的自制力,連堅持做三天“好學生”都很難。
記得一次我趁老師轉身寫板書時在前排同學背上畫畫,被老師發現了,放學后,老師在講臺上改作業,我照例站壁角反省。媽媽見我遲遲沒回家,就來學校接我,結果被老師不留情面地訓哭了,說她對我管教不嚴。我終于意識到,女兒站壁角對父母來說是件恥辱的事。回到家,我主動向媽媽認錯:“我讓你失望了,對不起。我知道你對我沒信心,可我對自己有信心。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正是時候。”
次日清晨,我搬條矮凳坐家門口,開始了早讀,我用瑯瑯讀書聲告訴媽媽,我是好學生。我的表現讓媽媽來了勁頭,為了給我新鮮感,她先后買了7個鬧鐘,用不同的鈴聲催我早起。
應該說我很幸運,我的父親抓大放小,我的母親注重細節,他們較少干預我,從來不刻意要求我怎樣,但注重對我潛移默化的品格教育,善于因勢利導激發我的潛能。養、育、教、領、導,父母確實為我營造了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
記得我5歲生日那天,媽媽送了我很特別的禮物——一雙芭蕾舞鞋。直到今天我依然嘖嘖稱贊爸爸媽媽的睿智,他們針對我好動又散漫的心性,幫我找到治愈這些癥狀的良方——舞蹈。記得當時我們家住在市郊,每個周末,爸爸都用他那輛破舊自行車載著我,媽媽也騎自行車在旁邊緊跟著,顛簸一個多小時送我去練舞。一路上,我們即興發揮,把路邊所見所聞串聯起來編成歌和詩,暢快地唱啊,笑啊,朗誦啊!那些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路兩旁的柿子樹,水塘,田地,構成了我最快樂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