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優勢與劣勢分析(SW):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孩子經常受到欺負,長期不快樂的積聚會導致心靈懦弱、自卑,害怕與人打交道甚至厭學、自閉,因此必須要防微杜漸。易受欺負的孩子通常分為三類:一是有某方面缺陷的孩子,二是性格焦慮、懦弱的孩子,三是缺乏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的孩子。這些孩子很少有小伙伴或者小伙伴跟他們一樣膽怯,所以他們經常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而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恰恰就是他們遭受欺負的背景。
1.“知己知彼”分析矛盾起因,“授人以漁”告訴孩子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去做。
我拿出兩張小卡片,讓兜兜自己分別列舉出:1.兜兜的優點、缺點、被欺負的原因;2.田田的優點、缺點、攻擊他人的原因。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都非常清醒和敏感,可以明確自己與對方的關系,并且能夠理順矛盾點和雙方的優劣勢。兜兜分析說,田田有很強的統治欲望,在班里組建自己的小隊,她自己當老大,誰都必須聽她的。
“但是我認為這樣不對,她說的話不一定是對的,我還有自己的思想呢,我就不加入她的小隊,不聽她的,所以田田就一直想孤立我、欺負我。在其他的事情上她找不到借口,所以就總拿我的身體有病說事,取笑我,讓我在同學面前丟臉。”
我問兜兜:“那你的小伙伴沒有幫助你嗎?”
兜兜說:“他們都不敢惹田田,大家都害怕田田發火了也罵他們、孤立他們。”
找到癥結后我倆開始商量對策。
我說:“首先,必須讓老師知道田田對你病情的歧視,阻止他對你心理造成傷害,這件事我們已經做了;其次你沒有隨波逐流,這點非常好,你有明晰、清醒的價值觀,不人云亦云,這點爸爸媽媽非常贊賞。其實,很多加入她的小隊并“聽命”于她的孩子并不是沒有是非觀念,而且懼怕她的威嚴而已,對不對?他們只是沒有像你一樣堅持捍衛自己的思想。那就是說,你其實有很多同情者和隱性存在的可以交往的小伙伴,你可以爭取到他們的支援。”
兜兜豁然開朗,明媚一笑——她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了。
2.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對欺負做出反應,而不是一味逃避或用武力粗暴地解決問題。
這周的體育課上,女孩子們都想跳繩,但田田卻“命令”她小隊的所有“小妹們”都不許跳繩,必須跟著她去做“青草蛋糕”,否則就會被踢出小隊。結果呢?小隊員們策反了,她們都“投靠”了兜兜的“陣營”。
我問兜兜:“那你和大家一起做了什么呢?”
兜兜說:“我讓大家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運動,想跳繩跳繩,想做青草蛋糕就跟我做青草蛋糕,想玩別的就去玩別的。”
“被策反”的田田眼含著淚水孤零零地站在操場上。兜兜走過去對她說:“田田,你這樣怎么能交到朋友呢?別人需要安慰、幫助的時候你取笑;別人需要平等對待的時候你強迫命令別人做不喜歡的事;別人告老師你就不跟別人玩兒,憑什么每次都是你有理?每次都要聽你的?”
我非常為兜兜驕傲。她這段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有條理。教孩子學會主動出擊,并不是要教他們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鼓勵他表達、溝通、剖析個中原因,學會成熟、寬容地解決問題。
我抱著兜兜親了又親:“兜兜,只要你比太陽還要耀眼,就不怕群星遮擋你的光芒!”
【零和博弈原理】
家長不抱怨工作,孩子才不抱怨學校
零和博弈,又稱零和游戲,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于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表示所有博弈方的利益之和為零或一個常數,即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兜爸爸回家后抱怨工作,發泄情緒,他雖然釋放了,可是兜兜卻吸納了這污濁之氣,心理上積淀了沉沉的負能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嘴”中,零和博弈最本質的特點——損人利己已經暴露無疑。
兜爸爸做HR一年來壓力有增無減,每天早出晚歸,到家之后仍是心事重重,掛著一張郁郁寡歡的苦瓜臉,三句話離不開“頭痛”“心累”“想睡個懶覺”。最初的兩個月還好,他傾訴一下,我安慰一下,兜兜似懂非懂地兀自看著電視。
時間一長,兜爸爸這種祥林嫂似的抱怨一出口,兜兜就開始頂嘴:“我學習也很累啊!我也不想上學了!”一個不想上班,一個不愿上學,關于誰更辛苦一些,誰更應該被同情,爺倆開始了無休止的“攀比”。
兜爸爸說:“我每天得面對很多人,處理很多糾紛,辦公室人來人往,我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啊!”
兜兜反擊道:“我每天也要跟很多同學在一起學習。我同桌很調皮,經常跟我打架!我還得考慮帶去的兩本漫畫書是給晨晨、樂樂呢,還是給天天、昊昊,真是忙死了,下課后我也沒時間上廁所呢!”
兜爸爸又說:“我要寫很多材料,要給領導匯報,還要迎接檢查……”
兜兜不依不饒:“我也要寫很多作業,還得準備給校長的匯報演出,天天練合唱,我們中午都不能睡午覺呢!”
兜爸爸繼續加料:“我周末都得加班,休息不了呀!”
兜兜也毫不示弱:“我周末還要學古箏和國畫,學完還要寫作業、寫周記呢!你沒有吧?!”
這樣的爭論無休無止,每天準時上演。剛開始大家覺得一家人拌嘴玩兒是一種對生活的調劑,還挺有趣的,但日積月累的小牢騷逐漸使兜兜的身心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兜兜開始覺得學習不再是給自己學的,而是老師和家長強加給她的任務。
二、兜兜的心態開始變得不陽光,充滿了負能量,早晨起床后也會像兜爸爸
一樣嘆口氣,抱怨道:“唉!求死day啊!”
三、兜兜對生活的不滿越來越多,開始怨天尤人,而不是主動爭取。
我試著做各種引導,期盼兜兜盡快摒棄劣習,但卻總不見成效。
一天下了晚自習后,兜兜習慣性地問道:“媽媽,爸爸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