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小孩子待在房里不出來嗎?”
“還有別的嗎?”邊見姐姐輕輕笑了,但笑聲輕得仿佛就要消失了。“我們家的真人,成了‘繭居族’了。”
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大概多久了?”
“兩年左右。高中畢業,上了專門學校①之后不久。”
“很辛苦吧。”我選了不痛不癢的回答。若認真地把邊見姐姐的話聽進去,就會被卷進那個話題里去——心中產生了這種念頭,于是把目光轉向地毯,拼命地盯著點心碎渣,不打掃一下不行了——把自己的意識集中在這上頭。
“我已經到了極限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很辛苦吧。”我還是以類似念書的語調回答。
“結果,前陣子回娘家時,剛好二郎君的媽媽在我家里。”
“總覺得老媽一直和邊見阿姨在一起。我每次回家時,阿姨準也在。”
“住在一起就方便了。”
“干脆搭檔說相聲吧。可以用‘孔子孟子’做藝名。”我說,但邊見姐姐沒有笑,默默不語。我覺得不太舒坦,只想趕快掛電話。
“希望二郎君能幫幫忙。”過了一會兒之后,她說,聲音充滿了疲憊和憂郁。
把手機貼在耳邊的我,腦中浮現出那位二十來歲時美麗動人充滿朝氣的邊見姐姐,彎著膝蓋跪坐在地上輕輕嘆氣、不知何去何從的身影。
于是,我現在就在家庭餐廳里和她面面相對。果然還是應該在電話中拒絕,讓事情就這樣了結才對。我正感到后悔。
“不過還是吃了一驚,二郎君竟然從事這樣的工作。”邊見姐姐喝了口玻璃杯里的水。
我小心翼翼地斟酌詞句。“老媽……我老媽說了什么?”
“你是上門服務的心理輔導師吧?到閉門不出的人的家里去,聽他們說話,做治療。阿姨是這么說的。”
“我是家電商場的店員,面對的是來買空調的客人,忍受不了炎熱的夜晚而到家電商場來的人才是我服務的對象。我也不做登門拜訪。”
“咦?可是,阿姨說……”
“老媽說的……”這時,我又煩惱起該說出多少事實了,“大概不是指工作……”至此,還是找不到合適的說法。那既不是工作,也不是興趣,更不是義務。“而是副業……”只好含糊帶過。
想起在意大利認識的羅倫佐說過的話:“二郎應該好好運用在這里的所學,到日本去幫助人。”
“副業是當心理輔導師嗎?”
“我不是醫生,也不能稱為心理輔導師,總而言之,去見‘繭居族’并不是我的工作。”
邊見姐姐的表情僵住了,整張臉都被憔悴的陰影籠罩著。她的身體似乎變得很干燥,看上去手腳就像要紛紛剝落下來似的,令我感到恐怖。
“那……二郎君的副業,具體是做什么的呢?”
“具體說,是嗎?”我思考著答案。若詳細說明,邊見姐姐可能會感到驚訝、詫異、警戒和輕蔑。不只是她,迄今為止聽過的人多半都是這種反應。甚至請我去做“那種工作”的當事人也是如此。“你說這些怪里怪氣的話,是想騙我嗎?!”還有人動怒了。
但是,今天若有這種反應,卻正合我意。讓邊見姐姐感到詫異,對我產生警戒和輕蔑,不是正好嗎?早點讓她明白,我并不是能為她消除煩惱的救贖之光才好。
“看過《驅魔人》(The Exorcist)這部電影嗎?”
突然被我這么一問,邊見姐姐一時間愣住了。
“就是那部小女孩被惡魔纏身、發生很多可怕事情的電影吧?家里的東西四處亂飛……”
我知道在她腦海里,開始把電影《鬼驅人》(Poltergeist)的情節混在一起了。
“在那部電影里,被惡魔纏身的少女是和神父在決戰吧。有個卡拉斯神父和另外一位神父。”
“是嗎?”邊見姐姐不像是在開玩笑,而好像是真的忘了。
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你的表情,就像看完哥斯拉電影之后,問我是不是出現過一只大怪獸一樣呢。”
“神父出場了嗎?不是有一大群蝗蟲一樣的怪物攻過來,大家都奮力地拿東西揮舞的電影嗎?”
“為什么你記得的是第二部的情節呢?”
“這有什么特殊含意嗎?不過是電影情節吧。”
“是啊。不過,驅魔是真的存在的。驅魔師的工作是……”
“從前的儀式?”
“在意大利,正式的驅魔師大約有三百五十人,由天主教教會正式認可的。”
“什么時候的事呢?”
“現在啊。”
“哦?”
“就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在意大利,據說每年都有幾千人來請求驅魔。而且,大約二十年前只有二十名左右的驅魔師,這表示驅魔師的人數大幅增加了。”
邊見姐姐眨著眼睛。
這么一想,那部電影的主角,卡拉斯神父也說過類似的話:“對驅魔有興趣的話,就回到十六世紀去吧。”也就是說,和現在比較起來,在拍攝那部電影的時代,驅魔這個概念還不太現實。
邊見姐姐一時默不作聲。如我所料,她可能正在對神秘現象的話題產生戒心,要不然就是開始覺得我是不是得了妄想癥。
“用很粗略的方式來說,驅魔師呢,就是去見被惡魔纏身的人,消滅惡魔。”我繼續說明。
“惡魔真的存在嗎?”
當然啦——我要是這么回答的話,不僅可讓邊見姐姐的希望幻滅,還正合我意。但是,我還是誠實地嗯了一聲。因為我自己也懷疑“惡魔”的存在。
“我可以去拿一下飲料嗎?”邊見姐姐起身離席。她大概被突然蹦出來的驅魔師話題弄得不知所措了吧?我打算等她回來之后,就馬上對她說明白。“坦白說,我在意大利曾經接受過非正式的訓練。在日本也接受過請求,去見過幾次被惡魔纏身的人,裝模作樣地做過幾次驅魔。”我認為這么一坦白,就可讓她的期待幻滅,讓一切就此結束。
邊見姐姐拿著一杯烏龍茶回來了。我正打算說出“我做的工作和驅魔師差不多”這句話,她卻在那一瞬間搶先問了出來:“二郎君就是那個驅魔師吧?”
當時我的心情就像正要出手時,卻先被人絆了一跤而翻倒在地的感覺。“啊,是……是的。”
“所以,也不能說不算是心理輔導師吧?”
和預想不同,邊見姐姐并沒有退卻,這讓我有了不祥的預感。
“像是胡說八道,對吧?”我試著這么說,卻沒什么效果,“話說起來,卡拉斯神父在電影里,也被人當作心理輔導師來介紹呢。”
“可是,二郎君不是神父吧?甚至不是天主教信徒。”
“是啊。所以,就像無照經營一樣,就是把在意大利學到的東西照著演一下……”
“意大利有專門學校嗎?啊,二郎君是為了學畫畫而到意大利去的吧?”
我只能扭曲著臉。“在那邊認識的神父,在幫人驅魔。”
“我父親是個神父,”羅倫佐有天這么說,“他在幫人驅魔呢,你有沒有興趣?”他的眼睛閃閃發光,誘惑著我。
“不過,日本有被惡魔纏身的人嗎?總覺得惡魔是基督教世界里才有的。”邊見姐姐有點納悶。
“沒錯。硬要說的話,就是狐貍了。”日本人倒是對狐貍纏身耳熟能詳。“不過,大概都一樣。狐貍也好,惡魔也好。”
“哦?都一樣嗎?”
“惡魔和狐貍都纏在人身上做壞事,也就是把人的莫名其妙的言行,歸咎于惡魔或狐貍。最容易明白的,比如‘著了魔’這個說法,感覺像是被惡魔引誘了,對吧?而且,實際上,我親眼見過幾個很像是被惡魔纏身的人。”
我想起至今交手過的幾個人。在我面前大吐臟話的少女,以及對我揮動拳頭、暴力相向的年輕人。“被惡魔纏身的人,說話的聲音和本人不同,說話的內容也不像本人能知道的,還具有不可思議的力氣。再有就是會對十字架感到害怕或發怒。”
“不過,這真的是惡魔造的孽嗎?就算不是,也有很多人會這么做。因為……”邊見姐姐說完后,嘴唇嚅動著。雖然聽不清楚,但她可能是輕聲說道:“就像我兒子真人,也會做類似的事啊。”
“沒錯。很難說是不是被惡魔纏身了。”
和羅倫佐的對話再次在我腦海響起。
場景在意大利。羅倫佐的臉長長的,留著邋遢的胡茬。他把咖啡杯放在桌上,撐起一只手肘,用手貼著下巴,擺出他自稱的“秒殺女人的姿勢”,說道:“有個神父,每周五次,連續十三年,都在幫人驅魔。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啊。可是至今交過手的人當中,他認為‘啊,這真的是被惡魔纏身了’的對象有幾個呢?你想象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