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針: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
2013年六一兒童節,北京電視臺播放了一期吳牧天如何成長的節目,著名的家教專家、“知心姐姐”盧勤作為特邀嘉賓,講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牧天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確有方法。他們的成功經驗說明,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不必過多灌輸,讓他記得住、用得上才是關鍵。”
我們認為她講得非常好,也給了我們進一步的啟示。回想我們教育牧天,既有成功也有失靈甚至導致他反感的時候。如何避免失靈和導致反感,也是非重視不可的問題,于是,我們反思再三,覺得還要加三個字:“聽得進”。
這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九字方針”。我們一一來分析。
1.聽得進
這里關鍵是兩點:
第一,放下架子,讓孩子有被尊重感。
不是動不動就指責,而是要在能理解孩子、欣賞孩子的基礎上對話。
第二,善于引導,讓孩子有成就感。
就是以肯定和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他,而且將他的長處在這里肯定下來。
牧天1歲多回湖南老家農村,由爺爺奶奶帶了半年。爺爺奶奶對他很疼愛,但是也有對他嚴厲的時候,有時他干點小壞事也會處罰他。于是到了暑假時,牧天提出要去外公外婆家和小舅媽家過,不去爺爺奶奶家過,他講述了不去的三點理由。
作為孩子的媽媽,當然知道他不去的原因,怎么引導他去,卻不能簡單對待。于是,他媽媽就給他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這樣開頭:“親愛的牧天:這是媽媽第一次給最愛的兒子寫信。從今天開始,媽媽會經常給你寫信,因為我們牧天長大了,都7歲多了呢!已經認識很多字了,已經懂得很多事了。”
之后媽媽便夸獎他:聽他外公外婆說,牧天這個學期又是全年級第一名,爸爸媽媽很為他自豪。接著又肯定他愿意從外公外婆家到小舅媽那里住一陣子,媽媽也很贊成,因為他們都很愛牧天,牧天也愛他們,這多好、多棒啊!……
然后,媽媽就圍繞牧天提出不愿意去爺爺奶奶家的三點分別進行溝通:
關于不好玩。我同意你說的,與大城市相比,可能在農村的爺爺家不太好玩,但是,鄉村有鄉村的美,其他城里的孩子還沒有機會去玩。而且我相信我們的牧天是個很有創造力的孩子,以你的智慧,我覺得你哪怕是玩泥巴也會玩出新花樣來。
你還說上屋的紅姐姐老是不來陪你玩,那是因為紅姐姐是個勤勞的孩子,她要幫她奶奶做家務呢!我建議,如果你再次去爺爺奶奶家,你當一回小記者,去找紅姐姐采訪,問她一些問題,比如:她爸爸媽媽到哪里打工去了?有沒有人經常給她買糖果點心漂亮衣服和影碟玩具?她有沒有去過公園、坐過火車飛機?她放學回來還要幫奶奶干哪些活?她有沒有發脾氣說家里不好玩?她家里很貧窮,可她為什么總能考第一、第二名?
采訪完了,你再想想自己可以向紅姐姐學些什么,然后寫一篇“紅姐姐”的作文給我們看,你覺得這個主意怎么樣?
其他的兩點——農村的屋子有雞屎臭、爺爺有點嚴厲,牧天媽媽也以同樣的方式去進行引導。
結果,每一條都讓牧天感到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尊重,同時媽媽又夸獎他有智慧、懂事,讓他覺得很自豪,于是不僅很快就答應去爺爺家過暑假,而且與爺爺奶奶的關系處理得特別好,后來,還寫文章說爺爺奶奶對自己嚴,其實是為了自己好,讓他很感動。
看到孩子這樣的變化,當爸爸媽媽的,哪能不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