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聽過的最吊詭的相親故事
非常迷人的喬,帶著她特有的黝黑膚色、黑色馬靴和黑色幽默,走進了我的世界。
我們結識純粹因為另一位好事女子:當Summer決定脫離單身嫁給了某理工博士的那天,做的第一個決定是把她還待字閨中的所有京城女性好友召集到簋街的飯局上,隆重宣布,姐要退役了,你們再選個班長吧。半推半就之中,我接過了她的棒,這時候Summer似乎還有些放不下,眼神飄忽,在席間穿梭,突然指了指坐在我對面的喬,說了一句,你要擔負起副班長的責任來。
然后就有幸和喬在各式場合一起吃吃喝喝,見識她恰到好處滴水不漏的幽默,同時深深愛上她。喬是這樣一種極品:不管是談論旅行工作還是交際……都能使上既機靈又真誠的自嘲,因此哪怕講到了剛買的無比沒有性價可比的一款香奈爾新款,你也聽不出什么炫耀意味,能感到的就只有她那股生氣勃勃對世界對生活充滿調侃的生活樂趣。而所有談話之中,我最為享受的是她的各式相親經歷。
有必要做個聲明,喬的美貌足以讓她不乏追求者,但因為她和善討喜的性格,即便一位剛認識不到十分鐘的好心人,都會愿意問上一句,你單身嗎?我認識個男生很不錯,想介紹給你。這時狡猾的喬會暇暇眼,不露聲色道:是嗎?什么樣的人?
她在許多著名品牌呆過,基本上都是做高級公關之類的職務,這個工作使得她樂于認識更多人。而她的相親對象中不少都會成為馬上或潛在的客戶,最令人驚嘆叫絕的是,有時候我找過去吐槽因某某原因導致手上事情解決不了,她會叫停,你等等,別哀嚎了,我上個禮拜相了個親,那個人好像能搞定這個。
當然也有馬失前蹄的例子。
喬的所有相親劇中,讓我們印象深刻至獨一無二的是“餛飩侯”事件。
前因不多交代了,總之是又一次地經好心人推薦,一位適齡男性(據介紹人說是簡樸的高富帥)與喬約定單獨見見,此君(以下稱餛飩君)在電話中說,我愛吃餛飩,我們去餛飩侯碰吧。喬聞聽此言愣了愣,但還是很快反應過來,可以啊可以啊。
他們面對面各吃了一碗,倒也找到很多話茬一路往下說。然后餛飩君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大意是你那碗比我這碗要貴三元。喬再次愣住,心想這是不是提醒自己AA呢,于是不露聲色說道,呀真的嗎,那待會兒出去我買個糖葫蘆補償你。兩人一起訕笑,起身,準備結束這次見面,這時候,最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餛飩君朝遠處揮揮手,服務員,請過來一下。服務員趨近,問先生你有什么事,餛飩君嚴肅地說道,這碗餛飩,應該是十個對嗎?我只吃到了九個,我數學很好的不會算錯,這碗一共是十二塊,所以你們應該退我一塊二。
喬在描述整件事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了一種她一以貫之的風格,條理清晰不露聲色,我也很配合地冷靜傾聽,但聽到這個地方再也忍不住了,胸口和脊椎失控,一下子滾倒在泰國菜餐廳的沙發上——我和她見面一般不會發生在人均消費200元以下的場所。
所以說你也是贊成我放棄一位數學好的男人的,即使他可能是一位表現出了與你共貧賤的富二代,對嗎,科學家?——喬笑瞇瞇地問道。
費了五分鐘的調整時間,從沙發上爬了起來,以下是我的回答——數學好是另外一回事,但從生物學、社會學的角度,男人必須要提供資源的,如果不肯投資,就有兩個可能:第一他缺乏能力,第二他不認可對方的價值。有一份2011年的全球近35年約會調查報告顯示,即便在男女的初次約會中,很多刻板印象已經發生了改變,但對于男性做經濟衡量,對女性做外形衡量仍是個不變的主題。
處亂不驚的喬,終于露出了美麗而懊惱的表情,呃,我再也不會答應別人去吃餛飩侯了。
切莫答應一次廉價的見面,后果自負
上面說到唐納薇的黑巧克力女友喬,在相親戰場馳騁多年不料馬失前蹄,遇見了一位餛飩君。此君以凌厲的吝嗇作風讓她意識到了有條鋼鐵定律不可撼動:在這個世界上男人得像個爺們樣!哪怕已經進入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哪怕自己月收入50K以上,MM們啊,找一個舍得花錢約會主動買單的partner依然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喬的血淚史的確對我們啟示多多,科學界表示不知道約會道理的話情有可原,但是一些基本原理還是早早學習來得重要。
2011年,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的兩位女博士安娜·伊頓(Asia Anna Eaton)和蘇珊娜·羅斯(Suzanna Rose)在綜述性文章《約會變得更平等了嗎?》中,分析了《性別角色》期刊上近35年來的相關文獻,做了系統的整理總結,然后她們指出,這些年來,兩性的約會模式基本上還是遵循著幾百年來的那一套,沒有發生任何本質上的改變。文章還指出,縱觀2004年以來的戀愛指導暢銷書,或更準確來說是有關書籍中的指導約會禮儀的部分,都大同小異提出了以下主張:建議女性一定要等對方提出見面要求,并且通過拒絕身體接觸來獲得主控權;建議女性要注重外表,以及身體的氣味,甚至是私密部分的氣味;建議女性注意要給對方以一種掌控全局感,切莫或真或假地扮演女強人;建議女性要讓對方覺得難以追到手,以逸待勞乃三十六計之第四,欲擒故縱乃三十六計之第十六,排名這么高不是沒道理的。
不必驚訝,這些書的書名中,題眼部分一溜兒“愛得更聰明”“男人計劃”“搞定男人”之類措辭,而且分析起來也頭頭是道,有理論有證據。反正那態度都相當一致:要讓雄性主動,要讓雄性掏錢,要讓雄性花氣力。作為女人,矜持和等待是你唯一的正確路線。
雖然,幾位態度上稍有松動的作者會筆鋒一轉煞有介事地提出:誰都可以提出見面要求,誰主張誰買單。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最理想的還是讓男人開口。
博士們分了1980-1989、1990-1999、2000以后三個時間段,來討論文獻中閃現出的時代特征,通過翔實的比較來分析其中具體的關注點與變化。她們得出結論是,無論從文化、心理、社會需求等各個方面來說,在約會中,保守不僅僅是女性的天性,更是女性的天職,打破了就要后果自負。換而言之,暢銷書們,靠譜!
暢銷書們為什么靠譜,因為它們指出的,還真就是最省事合理的當代男女交往常識——
其原因之一:男人和女人在社會地位上仍遠遠未達到平等,這說法有來自統計數字的絕對支持,全球幾乎所有具一定規模的公司里,能夠身居要職的女性的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說,福布斯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3%的女CEO,而在另一個統計榜上,世界上業績最好的2000家公司只有1.5%的女CEO。
原因之二則在于:對于剛開始接觸的一對男女而言,對方是個陌生的對象,有某些不安全和不確定性,這種情形下最好存在某種約定俗成的交往范式可依循,那么最自然的,傳統社會文化會在這當中起到很大作用。按傳統方式行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是注重社會規則辦事的,你也得這么來”,這會降低風險,增加配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