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老人家多年來很好用的、以零嘴寵溺討好每一個孫子的招數,在Milla和Nana身上,卻完全瓦解、破功。
所以,我再也不必就食物問題和公婆爭戰了,現在我完全不用擔心Milla和Nana在阿公阿嬤家,或是在學校,會去吃有礙身心健康的食物,因為她們有知識、有常識、會過濾、會挑選。
有時候因為人情世故的圓滿,我甚至得鼓勵她們吃一點吧、沒關系的,給朋友長輩一點面子,會讓對方覺得窩心開心,偶爾吃一些不會有大礙,我們做客要隨和要隨俗,這就是禮貌和感情的交流。
會寫下這一篇文章,是因為有太多的母親朋友們來信說,在食物教養、喂養的漩渦里,與公婆的掙扎沖突不斷,這婆媳的爭端,甚至已損及夫妻或親子之間的情感。關于孩子要怎么長大才好,我們身為母親總認為,我們擁有至高的權利和覺醒。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權利或能力,去改造老人家已經活了一輩子的飲食形態,我們甚至應該去尊重長者對食物的認知與習性。
當我們把孩子交付他們的時候,不意味著,老人家一定有義務得依照我們的指令或請求。但我們可以選擇去教會我們的孩子,具備食物選擇的能力,并引導他們懂得委婉地說“不”。這過程是累積、滲透的,雖然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但是,能夠給孩子一輩子都受用的飲食品味和知識,我認為這付出無比值得,這也正是母親存在的責任與意義。
老人家做不到的,更是需要我們去著力的地方!
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和阿公阿嬤起沖突的樣子,內心是會恐懼不安的。孩子們喜歡看到溫柔母親的模樣,孩子們想看到的,是自己的母親和阿公阿嬤和諧相處的樣子。
我懷念我講粗話的阿公,這輩子給我的照顧與教育。當年媽媽去上班加班而不能在我們身邊時,是阿公給我穩定的力量。祖孫跨代的老式生活,我心中恒常回味并感謝著。
老人家所給予我們孩兒的寶貴溫情,其實是孩子心中一輩子的寶藏。
所以,請別卡在食物的喂養上,而看不到老人家給的祖孫情。像是黃昏的白鷺鷥眷戀在寬厚的牛背上,祖孫情別有它的一番美。
就努力點、耐心點教會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可愛嬌嗔地跟阿公阿嬤說:“這食物不太好,我不想吃。”
這時我們就對孩子展現了知識力量的強大,家庭的人與人之間瞬間的甜美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