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復活
文:蔣勛
二○一三年,云門舞集創團滿四十年。
《九歌》是云門滿二十年的紀念作品。在林懷民個人的創作歷程,或云門整個團體的舞作風格歷史中,《九歌》或許都有特殊“分水嶺”的意義吧!
《九歌》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經典。
在《九歌》之前,林懷民處理過的經典有《白蛇傳》,有《紅樓夢》。
《白蛇傳》是民間傳說衍義發展成家喻戶曉的著名口傳文學、戲劇。人物角色、情節內容都已深入常人生活之中。特別是經由舞臺表演影響,即使不識字的民眾,對白娘子、小青、許仙、法海的造型個性都不會陌生。對于水漫金山、盜仙草,甚至法海合缽收妖,把白蛇壓在雷峰塔下,乃至最后祭塔等等情節的驚險緊張、悲哀纏綿,也都會有大概的印象。
《紅樓夢》是清初的小說,有廣大的讀者群,又透過戲劇以及近現代的連環圖畫、電影、電視連續劇,使《紅樓夢》這部龐大的文學名著,特別是其中關于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部分,也已深入到廣大民間。
作為經典,《白蛇傳》與《紅樓夢》,無論情節或人物,對一般大眾顯然都比較容易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輪廓。
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僅僅是文字,經典的影響力一定還是局限在知識分子的讀者群中。
文字閱讀的人口,無論在古代或今天,都不會是最大眾。
我常常詢問一般大眾,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林黛玉、賈寶玉,但是其中竟然多半并沒有看過小說原著,而是從影視上得來的印象。
我們很容易發現,比起《白蛇傳》和《紅樓夢》的歷史,《九歌》流傳的時間最久,已經超過兩千年。但是,在民間廣大民眾中,《九歌》的影響顯然遠遠不及《白蛇傳》和《紅樓夢》。
我們可以隨意做一些詢問,即使在知識界,對《九歌》有概念的人其實還是不多。《九歌》里的東皇太一、東君、大司命、山鬼、云中君,對一般人而言,也絕對沒有像對白蛇、法海,或對林黛玉、賈寶玉那么鮮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