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香港三級片艷星”“甘肅省政協委員”這樣分裂的頭銜讓彭丹成為熱議的焦點,M.C.用一整天時間來解讀她的演藝之路,并解析這種身份錯位的“彭丹現象”。
編輯 細補 撰文 黯 圖片編輯 楊晶 化妝 張進 造型 孫筱 場地 今日美術館
彭丹說她早到了一會兒, 在車庫里坐了幾分鐘, 以使自己更為準時。 她穿著咖啡色短外套、藍色吊帶和繡花牛仔褲, 鞋面上設計開口處露出襪子, 一切都裹得嚴實。 和四個助理一起走進來時, 咖啡館喧嘩了一陣, 他們叫她“彭總” , 環繞著她, 面色有點緊張。她盯著鏡子,隨時準備告訴化妝師“不要太濃艷” 。在此前的溝通中,彭丹的助理明確表示采訪中不能出現 “艷星” 字眼, 提及往事, 需要用 “性感” 呼之。其實, 在5個小時的采訪中, 彭丹給人的印象和性感無緣,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實干興邦”這樣的詞頻頻出現, 連接個電話, 她也不忘告誡朋友 “不要總是吃吃喝喝, 要節約一點” 。
從性感女星到政協委員、 主旋律導演, 這個女人從最娛樂的變成最正統的, 這一條罕見的 “洗紅” 道路,她花了14年, 這些年中發生了什么,外人有太多揣測, 而彭丹覺得, 媒體對她的報道經常 “蠻假的” , “先入為主, 失去了聆聽對方的可能, 結果就缺乏真實感” 。“要想從政肯定得有個計劃, 不會像我這樣, 完全順其自然。 ”
M.C.: (采訪開始, 記者和彭丹坐在咖啡館最里面的位置, 她的助理過來提示: 彭總一直在做慈善。 )
彭丹: 我做慈善十幾年了也沒什么人知道。 在國外慈善是個正常的事, 不像國內這么標榜, 一做慈善就要轟轟烈烈, 弄個新聞發布會, 像個秀。 以前我的觀念是美國式的, 現在覺得, 還是要讓別人知道, 否則別人對你不了解, 其次沒辦法起到帶頭作用。 以前我疏于宣傳, 覺得浪費時間, 可不做的話, 別人看到的就是以前的報道, 那沒有人知道我拍了這么多年主旋律,更沒人知道我做了這么多年慈善。